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硬刚魏建军“车圈恒大”言论,比亚迪狂甩财报自证清白

    孤客独行4u2U头像孤客独行4u2U头像
    孤客独行4u2U06-22

    全文共1089字, 预计阅读时间6分钟

    说起汽车圈的" 大戏", 最近这出可真是精彩。长城汽车的魏建军一句" 车圈恒大已经出现", 直接把整个行业搅得沸沸扬扬。 虽然没有指名道姓, 但所有人都知道这话是冲着谁去的

    面对这样的" 暗示", 比亚迪可坐不住了。李云飞直接开炮回应, 那架势就像是在说:" 想黑我? 先看看数据再说话!"

    一场由债务引发的口水战

    事情的起因其实挺简单。魏建军在接受采访时抛出了这么一个观点, 暗示某家车企可能步恒大后尘, 只是时间问题 。这话一出, 舆论立马就炸了锅。

    要知道, 提到恒大, 大家想到的都是那个负债累累最终爆雷的地产巨头。把这个词安在任何一家车企头上, 都是相当不友好的暗示。 更何况, 矛头明显指向了目前风头正劲的比亚迪

    说实话, 这种" 不点名但大家都懂" 的表达方式, 在商场上确实挺常见的。但问题是, 你得有足够的证据支撑你的观点, 不然就是纯粹的恶意中伤了。

    李云飞的数据反击战

    面对这样的质疑, 比亚迪的李云飞选择了最直接的方式回应: 用数据说话 。他在社交媒体上发了一大串图表, 逐条反驳那些" 车圈恒大" 的论调。

    先说资产负债率。有人说比亚迪70%的负债率太危险, 李云飞直接甩出一串数字: 福特84%、通用76%、苹果80%、波音102% 。这么一对比, 比亚迪的70%反而显得挺保守的。

    更有意思的是总负债对比。比亚迪5800多亿听起来确实不少, 但跟国际巨头一比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丰田2.7万亿、大众3.4万亿、福特1.7万亿 , 这些数字让人看了都觉得比亚迪还挺" 清贫" 的。

    不过最关键的还是" 有息负债" 这个指标。 李云飞特别强调, 真正要命的是那些需要付利息的债务 。比亚迪的有息负债只有286亿, 而同行业的吉利是860亿、上汽945亿, 国际巨头更是动辄上万亿。

    供应商账期的真相

    关于供应商欠款, 这确实是个敏感话题。毕竟前段时间好几家车企都承诺要把账期控制在60天以内, 这本身就说明行业确实存在账期过长的问题。

    但李云飞的数据显示, 比亚迪在这方面的表现并不算最差 。应付账款占营收比例31%, 比上汽的38%和长城的39%都要低。付款周期127天, 也比长城的163天和上汽的164天要短。

    说到这里就有点讽刺了。 魏建军批评别人账期长, 但自家长城的数据反而更难看 。这是不是有点" 五十步笑百步" 的意思?

    恒大与比亚迪的本质区别

    其实仔细想想, 把比亚迪比作恒大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两者的商业模式完全不同, 风险特征也天差地别

    恒大是典型的高杠杆运作, 靠借钱囤地再卖房回血, 一旦现金流断裂就会瞬间崩塌。 而比亚迪的负债主要来自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 有实实在在的产品和现金流支撑。

    更重要的是, 比亚迪账上还躺着1549亿现金, 这可是实打实的" 救命钱" 。 反观恒大爆雷前, 现金流早就亮起了红灯 。两相对比, 高下立判。

    行业竞争背后的心理战

    说白了, 这场争论背后反映的还是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 在新能源车市场快速洗牌的当下, 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被放大

    比亚迪作为目前的领头羊, 自然成了众矢之的。有些竞争对手可能觉得, 既然在产品和技术上追不上, 那就从其他角度找找突破口。 " 车圈恒大" 这种说法, 明显就是想给比亚迪制造舆论压力

    但问题是, 这种做法风险很大。一旦被证明是恶意中伤, 反而会损害自己的品牌形象。李云飞最后放话说要追究法律责任,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理性看待车企财务风险

    当然, 我们也不能因为这次争论就完全忽视车企的财务风险。 汽车行业确实是个高投入、长周期的生意, 任何企业都可能面临资金链紧张的问题

    关键是要学会区分正常的经营性负债和真正的财务危机。像比亚迪这样有稳定现金流、强劲盈利能力的企业, 短期内出现系统性风险的概率确实不大。

    真正需要警惕的是那些现金流持续为负、过度依赖融资维持运营的企业 。这样的企业才更像当年的恒大, 值得投资者和供应商保持警觉。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