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换2辆新能源车后才明白:别妖魔化续航,选对车关键在此!

    长江是老张头像长江是老张头像
    长江是老张06-20

    换了2辆新能源车才敢说:被妖魔化的续航焦虑,可能是买车时最大的坑。

    去年冬天,我在高速服务区排了2小时队充电。前边那辆插混车主一边刷手机一边抱怨:"早知道不买这玩意儿,电不够还得找桩,比纯电还麻烦。" 那一刻我突然想,我们是不是把"续航"这件事看得太重了?

    我第一辆是增程车,当时觉得有油兜底,肯定不慌。结果开了半年才发现,焦虑根本没少——标称180公里的纯电续航,冬天开热空调,实际也就120公里。三天两头得找充电桩,公司附近的快充桩永远被占着,周末为了抢桩特意早起,比上班还累。

    后来换了纯电,标称600公里续航。刚开始上高速也慌,生怕半路抛锚。结果实测下来,开空调跑高速能有380公里左右,平时在市区能跑500多。现在每周充一次电,周末去趟郊区也够用,反而比之前的增程省心。

    很多人觉得插混/增程能彻底解决续航焦虑?其实是误区。我朋友的插混车,纯电续航150公里,每天通勤50公里,三天就得充一次。他没家充,公司附近的充电桩总被燃油车占着,有次为了充电绕了3个停车场,最后在商场地下车库充了1小时,停车费比电费还贵。

    纯电就没焦虑吗?当然有。去年国庆自驾,高速服务区的充电桩排了20多辆车,等了1小时才充上。但说句实话,这种情况一年也就2-3次。平时95%的时间都在市区开,家楼下就有慢充桩,晚上停进去,早上满电开走,根本不用操心。

    最讽刺的是,很多人因为"怕续航"选了插混/增程,结果被"补能频率"反噬。我之前那辆增程车,每周至少得找两次充电桩——要么早上提前半小时去公司抢桩,要么下班绕路去商场充。反而现在的纯电,两周充一次,周末带家人出去玩,600公里续航完全够跑周边城市,偶尔长途大不了多规划个服务区。

    数据最诚实。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2024年调研显示,73%的纯电车主日常通勤续航需求不超过150公里,而主流纯电车CLTC续航普遍在500公里以上,完全覆盖90%的日常场景。反而是插混/增程车主中,41%反映"纯电续航缩水严重",32%抱怨"充电频率太高影响体验"。

    现在我算想明白了:续航焦虑的本质,不是车的问题,是我们对"完美"的执念。总想着"万一长途怎么办""万一没电了怎么办",却忘了99%的时间都在市区开。就像买手机总纠结电池容量,结果每天用的其实是微信和抖音,续航再长也架不住刷视频。

    买车这事儿,真该把需求摆第一位。有家充、常跑长途,插混/增程确实香——晚上回家充电,长途加油,两头都不耽误。没家充、90%市区通勤,纯电更实在——一周充一次,充电速度还快,省得天天惦记找桩。

    说到底,续航从来不是洪水猛兽。怕的是我们被"必须万无一失"的念头困住,反而忽略了自己真正的用车场景。你说对吧?

    你买车时最在意续航吗?评论区聊聊你的经历,到底是纯电省心,还是插混/增程更适合?

    声明:本文中信息来源于网络,不保证完全正确无误,仅供参考。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