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头部企业有大动作!“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即将施行!

    长江是老张头像长江是老张头像
    长江是老张06-20

    2026年7月起,所有电动车电池必须做到“热失控不起火”——史上最严安全令突然落地,行业要变天了?

    刚刷到工信部新出的《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第一反应是:这标准比以前狠多了。以前电池热失控只要5分钟报警就行,现在直接要求“不起火不爆炸”,还加了底部撞击测试、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这些新关卡。

    热失控不起火不爆炸——这六个字,直接卡死了行业底线。

    说真的,这次标准有多严?对比2020版国标,单体测试从5项加到7项,系统测试从14项加到17项。最绝的是内部短路模拟:用加热片直接触发热失控,还原电池内部故障的真实场景。测试完还得观察2小时,所有监测点温度必须低于60℃,连延迟爆燃的机会都不给。

    更扎心的是底部撞击测试:30毫米钢球带着150焦耳能量砸电池底,不能漏液、不能裂壳、不能起火爆炸。以前路上磕到石头,电池可能悄悄“受伤”,现在必须扛住这一下。还有快充循环测试,300次快充后再做外部短路测试,依然不能起火——以后“快充伤电池”的担忧,可能真能缓解了。

    有意思的是,头部企业早就在等这一天。宁德时代直接官宣“首家通过新国标”,人家2020年就量产了无热扩散技术,提前6年达标。比亚迪、欣旺达这些也没闲着,欣旺达更狠,新国标里的老化电芯安全、热扩散不起火这些要求,早就是他们的企业标准了。

    技术升级不是嘴上说的。比如隔膜材料,星源材质的芳纶涂覆隔膜,破膜温度超400℃,比普通隔膜高了一倍多。以前隔膜一热就收缩,现在能扛住高温,直接从材料端掐断热失控源头。还有固态电池,贝特瑞的半固态方案能推迟热失控110分钟,全固态直接不用电解液,彻底告别短路风险。万联证券说,固态电池的耐热性和安全性,正好踩中新国标痛点,这波要火。

    但话说回来,这标准对小厂可能不太友好。以前靠低价内卷的企业,现在得砸钱升级产线、搞研发。有行业老人吐槽,之前招标低价中标的电池,质量根本不达标,现在新国标一卡,这些低端产能怕是要被清出去。光大证券也说了,安全防护流程变多,产线改造要钱,固态电池研发更烧钱,中小厂可能扛不住,行业集中度要往上走了。

    过渡期到2027年7月,但留给小厂的时间可能更少。

    以前行业卷续航、卷能量密度,现在突然转成卷安全——这不是坏事。用户买车,谁不希望电池“能跑还耐造”?就像商业顾问霍虹屹说的,以前是“跑得远”,现在要“活得久”。当安全成了核心竞争力,真正搞研发、重质量的企业,反而能甩开低价竞争,把市场蛋糕做大。

    最后想说,电动车安全这根弦,终于从“事后补救”拉到了“事前预防”。以后买车,除了看续航,记得多问一句:“电池过新国标了吗?”毕竟,安全这事儿,没商量。

    声明:本文中信息来源于网络,不保证完全正确无误,仅供参考。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