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中国夏日的热浪裹挟着轮胎焦糊味扑面而来。6月20日至22日,珠海国际赛车场化身为钢铁巨兽的角斗场,2025赛季China GT中国超级跑车锦标赛第三分站战火重燃。当卫冕冠军剑指三连冠,当明星车手重返福地,当华南特有的湿热气候成为隐形对手——这条4.3公里的滨海赛道正酝酿着一场超越速度的全面战争。

周五的静默:战前博弈暗流涌动
6月20日的试车环节看似平静,实则暗藏玄机。赛道温度计指向骇人的**52摄氏度**,倍耐力P ZERO™ DHG轮胎在高温沥青上发出尖锐嘶鸣。各车队工程师紧盯遥测数据,一场关于**轮胎衰减曲线与燃油策略**的精密计算正在P房内无声上演。
“珠海的高速弯组合像绞肉机一样消耗轮胎,”FIST Team AAI车队经理在维修通道向记者透露,“我们必须在周五找到长距离节奏与单圈速度的黄金分割点。”卫冕冠军林宇的90号宝马M4 GT3 EVO在第三节练习中突然缩短测试圈数,这一反常举动引发对手车队高度警觉。

周六的烽烟:三线战场同时引爆
6月21日的排位赛成为技术革新的试金石。新升级的GT3 EVO套件在珠海高速S弯展现出惊人效果,林宇/Johansson车组在Q3最后时刻刷出1:32.861的恐怖圈速,但优势仅领先第二名的余快/廖启舜车组0.211秒。更令人意外的是GT3 AM组别——王一博驾驶的85号奥迪R8 LMS GT3 EVO II竟杀入全场前十,其2号弯的晚刹车走线引发看台阵阵惊呼。
正赛的残酷在开赛3分钟后显现:1号弯发生六车连环追尾,安全车立即出动。此时赛道温度已突破60摄氏度,多数车队选择让车手硬撑到窗口期再换胎。戏剧性转折出现在第27分钟,徐浙峰/崔岳车组赌性十足地提前进站换上全新热熔胎,这一冒险策略让他们在比赛重启后连超五车,最终以GT3组季军完赛。

周日的逆袭:天时地利改写剧本
6月22日决赛前夜突降暴雨,赛道表面温度骤降30摄氏度。这对使用热熔胎的车队构成严峻挑战,却给了GTS组别Maxmore W&S Motorsport车队可乘之机。德国组合Berrenberg/Zulauf凭借雨地调校优势,在混战中杀出重围,完成本赛季三连胜壮举。
GT4组别的冷门更令人瞠目。新秀车手李心怡驾驶的718 Cayman GT4 RS Clubsport在最后一圈上演“三车并排过弯”的神级操作,以0.03秒优势绝杀夺冠,成为China GT史上首位单站夺冠的女车手。而备受关注的王一博车组虽因变速箱故障遗憾退赛,但其在湿滑赛道做出的1:38.224单圈,较去年珠海雨战提升整整3.7秒,职业化蜕变肉眼可见。

高温炼真金:看不见的冠军密码
当林宇第三次站上冠军领奖台,汗水浸透的赛车服印证着胜利的代价。“最后十分钟我的刹车踏板开始变软,”瑞典搭档Johansson心有余悸,“仪表盘显示刹车盘温度超过900摄氏度。” 这场胜利背后是车队连夜改造的刹车导风系统,以及精确到秒的进站操作——更换四条轮胎仅用2.1秒,刷新赛会纪录。
珠海战役的硝烟散去,积分榜格局悄然生变。林宇/Johansson以75分稳居榜首,但余快/廖启舜将分差缩小到11分。更值得警惕的是,GT3组年度冠军陈方平/Seppanen组合本站强势回归收获亚军,宣告卫冕冠军的真正觉醒。而在GT4组,李心怡的横空出世让原本固化的竞争格局彻底洗牌。

钢铁猛兽的轰鸣渐息,珠海赛道蒸腾的热浪中铭刻下新的传奇。有人在这里加冕三冠王,有人上演绝地逆袭,更有人用0.03秒的差距重写历史。当赛车撕开滚烫的空气,当轮胎在极限边缘哀鸣,China GT用最残酷的方式证明:在珠海盛夏的炼狱赛道上,真正的胜利永远属于那些能驯服机械、战胜环境、并超越自我的勇者。下一站,战火将燃向鄂尔多斯,但珠海这个周末缔造的速度神话,注定成为中国赛车史册中滚烫的篇章。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