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今年卖车挺猛,前五个月就突破百万辆,但有个叫iCAR的新品牌却成了拖油瓶。这个被老板尹同跃称为“新特区”的品牌,五月份只卖出五千多辆车,连集团总销量的三成都不到。两年前iCAR刚出来时喊着要成为年轻人的第一辆新能源车,现在却成了奇瑞最不争气的“儿子”。

iCAR是2023年上海车展前发布的,主打新能源赛道。当时奇瑞新能源车销量低,八成靠低端小车,所以iCAR被寄予厚望。首款车V23去年四月上市,老板还说“投入没上限”。但现实是,V23刚卖就出问题,很多人退订,后来负责人公开道歉才平息。

现在iCAR有两款车,03和V23。03销量从一千辆涨到三千,V23一开始卖过六千辆,后来掉到四千。两款车长得像方盒子,价格还差不多,互相抢市场。有统计说,V23销量反超03后又跌,可能就是因为车型太像,消费者挑花了眼。
今年二月,iCAR换了负责人。原总经理章红玉调去管奇瑞品牌,新来的苏峻之前在小米干过。有报道说,章红玉负责的03系列要划归奇瑞品牌,苏峻只管V23和V25。但苏峻手上其实没几个新车,除了V23就只有个增程版03T,旗舰车V25要年底才出。

苏峻最近在微博发了V27的路试照片,说网友叫它“国民版大G”。但这款车现在还没上市,能不能救iCAR还是未知数。按计划,iCAR要在2026年卖百万辆,现在连月销万辆都做不到,压力挺大。
奇瑞今年在申请港股上市,iCAR的表现直接影响投资人信心。之前说iCAR是“特区”,想学小米搞爆款,但传统车企的毛病还在,比如决策慢、资源分配乱。苏峻现在既要改营销方式,又要加快出新车,但手上资源有限,时间也不多了。
iCAR的问题不只是卖车少,还暴露了奇瑞转型的矛盾。一边想用新品牌试水,另一边老体系又管得严,新产品上市慢,内部还打架。比如03和V23定位重叠,可能就是部门协调不够。

现在苏峻得想办法让V23和V25卖得好,同时处理好和奇瑞品牌的竞争。他之前在小米的经验能不能用上还不知道,但用户现在最关心的是车价和配置能不能对得上。之前V23退订潮就是因为价格高但配置低,这次得吸取教训。
奇瑞整体销量涨得快,但iCAR拖后腿,说明新能源转型没那么简单。传统车企想搞新品牌,得给足够自主权,不然还是老样子。现在苏峻接了这个烫手山芋,能不能在两年内带iCAR翻身,就看能不能解决产品混乱和决策拖沓的问题了。
集团冲刺上市,iCAR必须尽快证明自己。要是再出岔子,投资人可能就不买账了。现在连奇瑞自己人都说,换苏峻是“矮子里面拔高个”,说明对这个品牌已经没太多信心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