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规军收不到,小作坊抢着要!
2017年花16万买的电动车,如今续航已从300公里缩水到不足100公里。售后说换电池要4万多,而一个二手车商却主动提出:电池拆给我,单独给你8000元!远高于正规回收企业的3000元报价。

退役潮来袭:百万吨电池该怎么处理?
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3140万辆,第一批动力电池正式迎来退役高峰。据行业测算,今年退役电池将超100万吨,市场规模达330亿元;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飙升至350万吨。
然而这一背后藏着一组刺眼的数据:规范化回收率不足25%。我们回收的报废车里,七八成没有电池,格林美回收总监罗来新无奈道,车主为多赚几千元,把电池卖给了不带税票的黑作坊。一块本应进入专业拆解线的电池,就此消失于灰色地带。
谁在制造正规军干不过小作坊的困局? 利益链的扭曲是核心病灶:
对车主:小作坊抬高收购价,一块电池差价可达5000元;

对商贩:转手卖给无资质作坊,利润翻倍;
对作坊:省去环保投入,暴力拆解,电解液直排下水道,金属渣露天焚烧。
而正规企业却深陷守规矩却难赚钱的泥潭。邦普循环的技术专家算过一笔账:按国家标准,环保处理成本高出30%以上。湿法冶金提纯锂需建废水循环系统,小作坊则用强酸就地浸泡,省下数百万设备费。
一块电池的黑化代价有多大?
若放任作坊拆解,污染威力远超想象:
20克手机电池可污染1平方公里土地50年,而汽车电池重达半吨;
电解质中的六氟磷酸锂遇空气水解,释放氟化氢毒气,吸入可导致肺水肿;
镍、钴等重金属渗入地下水,1节电池污染的水量相当于3万人年饮用水。
更危险的是梯次利用乱象。2023年上海多起电动自行车火灾中,60%由改装电池引发。它们正是退役车用电池翻新的马甲。

2025年成为行业转折点。1月起,锂回收率从85%提高至不低于90%的新国标强制执行,小作坊技术无力达标;国务院《行动方案》要求电池全生命周期追溯,车企需自建回收网络。
邦普循环的定向循环技术,让镍钴锰回收率达99.3%,再生材料直供宁德时代新电池;
四川试点区域回收中心,用区块链记录电池从出厂到再生,堵住私下交易。
终结劣币驱逐良币,需要多少双手?
这场环保与利益的博弈,胜负取决于多方合力:
车主:拒绝高价诱惑,扫码查验回收企业是否在工信部白名单(全国仅156家);
车企:比亚迪已建500个回收点,电池以旧换新折价1万元;
政策:四川新规明确谁产电池谁买单,倒逼车企签约正规回收商。

河边的淤泥泛着诡异的荧光绿色,老王蹲下身捏了一把,刺鼻气味冲得他头晕,上游那家电子维修铺夜里排放的废水,正漫进菜地的灌溉渠。而半年前,他以8500元卖掉了旧电动车的电池,收据上的印章模糊难辨。
当一块电池消失在你我手中,它终将以另一种形式回归生活。
你会作何选择?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