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充电速度更快、续航更远,小米新专利能实现吗?

    阿俊有话说头像阿俊有话说头像
    阿俊有话说06-14

    在科技发展的浪潮之中,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竞争越发地激烈,各大车企纷纷摩拳擦掌,试图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脱颖而出。

    而固态电池技术,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吸引着众多企业的目光,如今小米的入局,更是让这场竞争变得悬念迭起。

    咱先来聊聊这小米的固态电池专利,2024年6月13日公布,名头挺响亮——“一种固态电池复合电极与制备方法及包含其复合电极的固态电池”,申请号和公布号一串数字,背后可是藏着不少乾坤!

    小米的固态电池专利,背后可是藏着不少乾坤!

    这专利的核心,玩的就是电极结构方面的创新,复合电极由集流体以及层叠电极材料层所组成,在电极材料层里,有基质还有电极活性物质、导电剂、粘结剂相互掺和在一起,这个时候存在着固态电解质,聚合物与金属盐进行搭配。

    要说关键突破,那就是固态电解质沿集流体厚度方向贯通电极材料层。这可不得了,金属离子传输路径大大缩短,传输速率一下子提上去,而且电极载量也上去了,电池的倍率性能,也就是高功率充放电能力跟着水涨船高。

    拿传统液态锂电池和固态电池来比,差距一目了然!

    固态锂电池参考图

    液态锂电池的电解液,不但有燃烧的可能,还存在泄漏的风险,所以它的安全性能确实让人担心。另外这种电池的能量密度比较低,这就给续航里程带来了一定影响。这个时候充电速度受离子传导效率的限制,而电池寿命由于循环使用导致的加速衰减,受到了多方面因素的制约。

    反观固态电池安全性超棒,没了那液态的电解质,起火啦、泄漏的风险大幅度降低;能量密度能明显提升,理论上能够相较于传统液态锂电池翻倍,这就意味着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有希望大幅增长;充电速度更为迅速,离子传输的优化起到了关键作用;寿命也更为长久,耐高温并且无副反应,这些优势简直全面地碾压传统液态锂电池。

    说到这儿,不禁让人想起新能源汽车行业里那些个重要事件!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于2024年2月表明态度,2027年全固态电池将开启装车示范这一动作,2030年有希望达成量产化应用这一目标。


    车企们更是不甘示弱,比亚迪声称,2027年启动全固态电池批量示范装车,2030年后大规模上车;深蓝汽车的邓承浩,也提及2027到2028年,可能小范围示范。


    这时间表,2027年便是极为关键的节点,各路豪杰,皆需在此处递交答卷。

    小米这次首曝固态电池专利好家伙,这是直接切入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赛道啊。

    其他车企,也都在竞速布局,技术壁垒高高筑起,专利围绕着电极结构进行创新,就是冲着要解决固态电池,以及提升离子传输效率这个痛点而去的。

    咱得好好琢磨,小米这专利技术价值拉满,垂直贯通电极设计,给提升固态电池性能蹚出条新路!

    从行业趋势来看,全固态电池,在2027年进入装车示范,于2030年冲向规模化商用。

    竞争焦点,也变得明晰了,车企们下一个“战场”就是研发固态电池,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快速充电,是绕不过去的核心指标。

    这小米的入局,就像给一潭平静的湖水投入巨石,激起千层浪!

    固态电池赛道一下子热闹起来,风云变幻。

    想想看要是小米凭借这一专利技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崭露头角,会不会撼动现有的格局呢?

    那些传统车企巨头,还能不能稳坐泰山?

    消费者又能从这技术变革中捞到多少实实在在的福利?

    未来几年,这些悬念都将一一揭晓。

    咱就拭目以待,看小米这一步棋,能不能搅动新能源汽车市场,让更多的车企跟上节奏,也让更多老百姓享受到技术进步带来的出行便利与实惠。

    对此,你们怎么看?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