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战如火如荼,产能利用率仅57%,行业淘汰赛残酷上演。
“这样卷下去不是办法,企业目的是什么?是盈利,为国家作贡献,为社会作贡献。我们应该有大格局,长期主义战略,而不是眼前去卷。”2025年6月初,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的一番话冲上热搜,道出了当下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集体焦虑。
与此同时,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发出了更为严峻的警告:“现在的淘汰非常残酷,一部分人对于淘汰的残酷认知不清晰。比如说,某一些车每一年复合销量掉了25-30%,后面就很难追回来。”
据太平洋证券测算,2023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产能利用率仅为57.47%,而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总产能预计将达3661万辆,接近2023年销量的4倍。

内卷深渊:产能过剩与价格鏖战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繁荣表象下,结构性危机正在显现。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958.7万辆,销量949.5万辆,同比增长37.9%,增速较2022年大幅下滑。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24年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为1150万辆,市场需求增量仅有约200万辆。
各大车企的销量目标却远超市场容量。仅比亚迪、问界、理想三家车企2024年的计划交付量就增加了230万辆,已经超过了全行业预测的210万辆增量。这种供需失衡导致的价格战愈演愈烈。
2025年初,比亚迪发动降价攻势,将搭载第五代DM技术的新车型价格拉进9万元区间。随后,哪吒、蔚小理等新势力纷纷加入战团,奔驰、宝马、奥迪等合资车企也大幅降价。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调研显示,今年以来深圳新能源汽车价格普遍下跌,跌幅在5-10%左右5。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行业两极分化日益明显。
2023年1-4月数据显示,比亚迪、特斯拉、埃安和理想的产能利用率均超过90%,而小鹏、蔚来的产能利用率已低于50%。威马、爱驰、天际、宝能以及恒大等跨界造车者相继暴雷,留下合计年产能约72万辆的闲置工厂。

碳酸锂困局:过剩阴云下的微弱曙光
作为动力电池的核心原材料,碳酸锂市场同样在经历深度调整。2024年电池级碳酸锂的每吨均价以10万元起步,以7.5万元收官,全年均价约为9.1万元/吨,较2023年的均价下跌约65%。
进入2025年,碳酸锂市场延续了弱势震荡的态势。截至1月,国内工业级碳酸锂价格为7.6万元/吨,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为7.86万元/吨,较上月同期下跌约3%。
锂价低迷的背后是供应过剩的长期格局。2025年,全球锂资源产量预计增长20%,达到159万吨LCE。低成本的锂辉石矿山(如澳大利亚Greenbushes)和南美盐湖(智利、阿根廷)的扩产是主要驱动力。
东吴证券研报指出,2025年碳酸锂总供给预计为155万吨,同比增长18%,新增供给24万吨左右。其中,国内锂资源供给增量近6万吨碳酸锂当量,海外供给增量17万吨碳酸锂当量。
需求端虽有增长但增速分化。2025年,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超过1500万辆,全球销量预计达到1920万辆,但增速较2024年有所放。储能市场保持高速增长,但海外市场(如美国)因政策变动可能出现降温趋势。
行业出清信号已经显现。2024年下半年,全球有7座澳矿密集宣布减停产。东吴证券研报显示,全球30-40%产能在亏现金,现金成本高于6.5万元/吨的澳矿、云母矿、非矿项目均面临减停产。
上海钢联新能源事业部锂业分析师李攀认为:“预计2025年的全球碳酸锂市场会延续2024年的供过于求,但是价格波动区间会收窄。”东吴证券预测,2025年锂价中枢有望回归8万-8.5万元/吨,但供需格局真正反转需更长时间。

破局之道:出海、技术革命与政策护航
面对内卷困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多维度寻求突破。
出海战略成为消化产能的重要途径。2023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同比增长160%,其中比利时、英国、泰国成为前三大出口市场5。在浙江某新能源车工厂,工人们正在加班调试专供海外市场的右舵车型。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断言:“未来三年,中国车企将完成从价格输出到技术输出的蜕变。”
技术创新持续推动产业升级。在长三角某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工程师们正在测试第四代固态电池模组。这种采用硫化物电解质的新体系,可将电池体积能量密度提升至传统锂电池的2.3倍。800V高压平台实现5分钟补能200公里、城市领航辅助驾驶系统覆盖全国36个城市等技术突破,正在成为新能源汽车的标配。
政策支持也在助力产业健康发展。金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链式服务”机制,为企业快速完成各类手续办理,对接上游原料供应和下游应用场景。工信部则着眼于满足动力电池等生产需要,适度加快国内锂资源的开发进度,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未来展望:洗牌后的春天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残酷淘汰赛仍将持续。何小鹏预测:“2024-2026年,车市仍然会继续内卷,在这个过程中有的企业会脱颖而出,有的企业会消沉甚至消失。” 从2023年的数据看,真正实现盈利的新能源车企也只有特斯拉、比亚迪和理想三家。
碳酸锂市场则在磨底中等待复苏。分析师预计随着3月旺季需求的到来,碳酸锂价格可能会小幅反弹至8万元/吨以上,但9万元/吨将面临较强的压力。成本线(如6万元/吨)将成为价格的重要支撑位。
行业整合与产能出清是必经之路。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指出,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持续发展,行业整合将持续推进,大企业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整合产业链资源,中小企业通过合并、合作等方式巩固自身竞争地位。
技术创新将重构产业价值链。罗兰贝格预测:到2030年,汽车产业40%的利润将来自软件和出行服务。当宁德时代宣布钠离子电池量产、华为ADS 2.0实现无图城市场景导航、蔚来用户累计换电突破3000万次,这场百年汽车工业史上最剧烈的变革,既造就了市值万亿的行业新贵,也吞噬了无数折戟沉沙的追梦者。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内卷终将结束,但春天只会眷顾那些在寒冬中坚持技术创新、优化产能布局、开拓全球市场的企业。在产能过剩与价格战的硝烟中,一场由技术革命驱动的产业重生正在酝酿。
正如一位行业观察者所言:“这不是终局,而是新纪元的开篇。”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