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到11日,广汽、一汽、东风、吉利、比亚迪等车企接连发公告,说以后给供应商付款不超过60天。之前车企账期普遍更长,有的拖到半年甚至一年,现在突然集体缩短,这事挺新鲜。

国家政策是背后推手。国务院今年3月修订了《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规定明年6月起,大企业给中小企业付款不能超过60天。车企们提前响应,可能是怕以后被罚。比如一汽说要简化审批流程,比亚迪直接把政策写进公告,吉利还提到配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倡议。

供应商们最关心能不能真到账。以前车企总找理由拖钱,导致不少小工厂资金链断了。现在账期缩短到两个月,对小企业来说能少借高利贷,但得看车企能不能说到做到。有供应商说:“以前说好30天,实际拖三个月,这次会不会还是老样子?”

车企自己也有压力。缩短账期意味着车企得先垫更多钱,特别是像比亚迪这种销量大的公司,现金流管理更难。但车企们在公告里都说这是为了稳定供应链,长远看对行业好。
政策里还有细节需要注意。新规禁止车企用“等第三方付款”当借口拖钱,比如不能说“等我们收到政府补贴再给你”。这可能解决过去很多扯皮问题,但具体执行效果还要看后续。

有分析说车企们这是在未雨绸缪。明年政策正式实施后,拖账可能被罚款甚至影响信用。现在提前调整,既符合规定,又能给供应商留时间适应。
消费者可能受影响吗?车企省下拖账省的利息,会不会让车更便宜?暂时没听说降价,但稳定供应链可能减少缺货情况。比如去年芯片短缺时,很多车企停产,要是钱给得及时,供应商可能扩产更快。

车企们用了不同方法落实政策。东风直接说这是响应国务院条例,吉利强调数字化监控付款流程,赛力斯则把60天写进合同。这些措施能不能真解决问题,得看明年政策落地后的抽查结果。
最近汽车行业竞争激烈,价格战打得厉害。缩短账期或许能帮车企留住供应商,避免关键零件断供。但小车企如果现金流扛不住,可能被大厂进一步挤压生存空间。
总之,这事表面是车企给供应商松绑,实际是国家政策倒逼行业规范。60天账期能不能执行到位,接下来两年是关键期。现在看公告挺漂亮,但钱到底能不能按时到账,还得等时间验证。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