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上午,汽车行业备受瞩目的央企重组大戏迎来了新的进展。东风系和兵装系上市公司纷纷发布公告,披露了控股股东重组的最新情况,这一消息瞬间在行业内引发了广泛关注。重组与否,牵动着众多人的心,它不仅关系到两家企业的未来发展,更对整个汽车产业的格局有着深远的影响。

东风公司暂不涉及重组,长安汽车有望升格。自今年2月9日,“东风系”和“兵装系”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称,东风公司和兵器装备集团正在筹划重组事项以来,市场就一直期待着两家公司能够“合二为一”,凭借规模优势和效率提升,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浪潮中,与国际汽车集团展开更激烈的竞争。然而,在近4个月的时间里,重组事项并没有进一步明确的官方信息。直到6月5日,“东风系”的东风股份、东风科技、东风集团股份等上市公司发布公告,明确表示东风公司暂不涉及相关资产和业务重组。东风公司相关负责人也向记者表示,公司将继续坚定在新能源、智能化方面的战略布局,坚持“三个跃迁 一个向新”发展战略。
同日,“兵装系”的长安汽车、中光学、湖南天雁等上市公司则披露了不同的消息。兵器装备集团收到国务院国资委通知,经国务院批准,对兵器装备集团实施分立,其汽车业务分立为一家独立中央企业,由国务院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这意味着长安汽车间接控股股东将变更为汽车业务分立的中央企业,实际控制人未发生变化。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在长安汽车2024年度股东大会上也表示,与东风公司重组有利于长安汽车未来发展,会充分利用这次重组带来的机遇。
回顾此前,3月27日,在中信证券举办的东风集团股份年报电话会交流活动中,东风集团股份管理层曾表示,控股股东东风公司和长安汽车的整合目前正在进行中,正在谋划将长安汽车旗下的汽车板块进行重组。5月27日,朱华荣也多次提及重组对长安汽车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但如今东风公司暂不涉及重组,长安汽车却有望升格,这一变化让市场颇感意外。
汽车央企重组是“大事”也是“难事”。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此前就曾指出,汽车央企进行战略性重整和资源整合,方向非常正确,但操作起来并不容易。要将政府“有形的手”和市场“无形的手”很好结合,更多依靠市场力量,整合之路才会更顺畅。汽车产业是规模化的经济,有产销规模才有经营效益。回顾汽车产业130多年的发展历程,发达国家汽车产业都经过分分合合,最终走向集团化发展道路,从而整合优势资产、形成核心竞争力。中国汽车产业已经历70余年的发展,正在奔向产业强国的路上,但企业数量、品牌数量仍然过多。2024年,中国汽车整体产销规模已突破3100万辆,国内容易超过2500万辆,但中国车企尤其是国企央企,与企业效益和运行效率与丰田、大众等全球领先汽车企业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重组的难点主要表现在企业文化、创新认同、战略认同、战术认同四个维度。人员安排也至关重要,尤其是挂帅的领导班子。重组的关键在人,新的领导班子要在认同的基础上,有事业、有格局,担负起历史重任。虽说这样了,还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汽车央企决心重组,从而实现全面融合,在步骤上肯定会分阶段执行,为期至少需要3 - 5年。希望企业通过资源整合激发内在的创新活力,在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特殊时期形成更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尤其是在国际化竞争激烈的当下。
汽车央企重组大戏虽暂未按照市场最初的预期发展,但新的变化也为行业带来了新的思考。东风公司暂不涉及重组,长安汽车有望升格,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因素和考量。无论重组与否,汽车企业都应立足产业变革新阶段,加速技术创新与战略升级,持续巩固全产业链核心竞争力。未来,汽车产业的格局还将如何变化,我们拭目以待。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