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款不卖,只卖贷款。”
这已成为近年4S店购车的潜规则。消费者王女士近期购车时发现,若选择贷款,原本22.98万元的车,在银行补贴1万元、经销商让利1万元后,总价比全款还低几千元。这背后正是“高息高返”模式的魔力——银行以年利率4%-7%发放五年期贷款,并向经销商支付贷款额10%-15%的高额返佣;经销商则将部分返佣转化为车价折扣吸引消费者;而消费者需承诺“长贷短还”,即贷满五年但两年后提前结清免违约金。

消费者隐形枷锁:所谓“两年免息”实为返佣覆盖利息,但若无法提前还款(如资金紧张或违约金条款不明),剩余三年高息将使总成本反超全款。黑猫投诉平台数千条投诉显示,部分消费者遭遇“8%高额违约金”或拖延还款流程。
银行盈利困境:银行赌客户不会提前还款,但实际仅三成用户履约。当大量用户两年结清,银行在支付15%返佣后利息收入骤减,反陷入亏损。

经销商饮鸩止渴:2024年超50%经销商亏损,金融保险业务贡献36.9%利润。然而返佣竞争白热化,部分经销商为抢客将佣金全返消费者,自身利润趋近于零。
2025年1月,重庆率先要求金融机构清理“高息高返”存量业务,严控新增。随后四川、河南等地银行业协会发布自律公约,剑指“诱导提前还款”“高佣金推介”等乱象。至6月初,工行、建行等国有大行全面叫停高返佣合作,返点比例从15%骤降至5%以下。同步收紧的还有提前还款政策:免违约金期限从“贷5满2”拉长至“贷5满3”,彻底堵死套利空间。

失去金融补血,叠加车市价格战,2025年经销商倒闭风险激增。近四年全国已有超8000家4S店退网,新规下淘汰速度将更快。
银行转向价值竞争,从“拼返点”转向提升审批效率、拓展新能源车贷及供应链金融。平安银行2024年新能源汽车贷款暴增73.3%,揭示新方向。

消费者回归理性:新能源车企(如小鹏、极氪)采用“0首付+固定价”模式,贷款全款价差消失。监管要求明示年化利率,终结信息不对称
车贷“薅羊毛”时代落幕,恰是行业挤泡沫、回归服务本质的转机。当金融杠杆撤出,唯有产品力与用户体验,才是车企与经销商真正的护城河。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