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重要消息刷爆了汽车圈:四川、浙江、河南等多地银行,突然叫停了车贷"高息高返"政策!这是怎么回事?对准备买车的你有什么影响?今天带你揭秘内情!

政策动态:多地叫停“高息高返”,银行自律加强
政策执行进展
- 国有大行率先行动:四川、浙江、河南等省份的部分国有大行分行自6月1日起叫停车贷“高息高返”模式(即高利率贷款+高佣金返点),此前重庆已于2025年1月率先实施。
- 监管早有预警:多地金融监管局及银行业协会(如四川、河南开封)发布自律公约,明确禁止“以高返佣抢占市场”“向消费者推介高佣金产品”等行为,要求合理定价、降低实际利率。
操作模式与风险
- 原有模式:银行通过5%左右年利率贷款吸引客户,同时向4S店支付高额返点(部分转化为购车优惠),常搭配“五年贷两年后提前还免违约金”条款。
- 风险暴露: 银行端:返佣推高资金成本,且提前还款增多影响利息收入;消费者端:实际车价被返点捆绑,可能遭遇隐性套路;行业端:恶性竞争加剧市场“内卷”,扰乱定价秩序。

市场影响:短期阵痛与长期调整
消费者购车成本短期上升:
- 4S店销售人员反馈,银行返点取消后,部分车型优惠缩水,消费者需承担更高贷款成本或全款购车压力。
- 替代渠道涌现:部分中介、汽车金融公司仍提供类似方案,但利率和风险可能更高。
银行策略分化:
- 国有大行/股份行:多数暂停高返佣合作,转向调整提前还款规则(如光大银行将5年期贷款最低还款期从2年延至3年)。
- 部分城商行逆势扩张:某上市城商行计划下半年重点发展车贷业务,看重“抵押物明确、风险可控”优势;光大银行等则深耕供应链金融(如“全程通”平台覆盖全产业链)。
行业自律强化:
- 汽车经销商协会联合行动: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协会呼吁抵制“价格战内卷”,推动行业回归服务与产品竞争。
- 政策协同:地方银行业自律公约要求银行“优化与经销商合作模式”,避免佣金比率扭曲市场。

深层动因:金融合规与行业转型
监管核心目标:
- 化解金融风险:防止返佣模式衍生“次级车贷”,避免系统性风险积累(参考重庆监管局早期预警)。
- 维护消费者权益:杜绝捆绑销售、模糊定价,保障贷款透明度。
汽车行业“反内卷”需求
- 2025年5月以来,浙江、四川等地车企密集发起“反价格战”倡议,要求行业摆脱“以返佣换销量”的恶性循环,推动技术和服务升级。
未来趋势:转型方向与机会
银行车贷业务重构
- 转向差异化服务:如光大银行打造“全程通”全链条金融方案,从单纯贷款向供应链金融延伸;
- 利率市场化竞争:在合规前提下,通过降低基础利率(而非返佣)吸引客户。
汽车金融新生态
- 厂商金融公司崛起:主机厂旗下金融公司或成为主力,提供更低利率的直营贷款;
- 融资租赁模式探索:长期租赁结合残值保障,降低消费者短期压力。
监管持续深化
- 全国性政策待出:地方自律公约或升级为统一监管文件,明确返佣比例上限;
- 科技赋能风控:利用大数据动态监测贷款流向,防范资金套利。
结语:阵痛期的价值重塑
车贷“高息高返”叫停是金融合规与行业健康化的必然步骤,短期可能抑制部分消费需求,但长期将推动三大转型:
- 银行:从“返佣价格战”转向服务与效率竞争;
- 车企:摆脱金融补贴依赖,回归产品力提升;
- 消费者:获得更透明、可持续的购车金融方案。 未来市场分化加剧,具备全链条服务能力的金融机构(如光大银行)和主机厂金融公司或成赢家。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