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2025年未来汽车先行者大会,一众国内汽车厂商到场,唯独小米缺席。不仅如此,会上余承东再现大嘴本色,炮轰小米电车质量不过关,但是凭借强大的营销能力和流量效应大卖。

以下是余承东原话:
“大家看到,从其他行业来的这个公司只做一款车就卖爆了。虽然他的产品可能不是那么好,但卖得很爆,无论它的质量,甚至它的智驾能力都很……我们做的产品,做的比他还好啊,质量好、体验好、性能好,各方面都好,你还卖不过它,甚至还卖不过他的零头。现在造车这事儿确实挺考验综合实力的,不光要技术硬,还得会“讲故事”。你看有些品牌明明产品线铺得广,但消费者就认准那一个爆款,其他车型再怎么推也掀不起水花。“
小米卖得火爆无疑触动了某些车企的蛋糕,尤其是以智能汽车为主的车企,这其中以后入局的华为为代表,因此就有了余大嘴炮轰小米的一幕。
小米月销28000台的业绩确实很亮眼,这个销量,某些车企可能一年都达不到。小米如此成功,无疑和其强大的营销能力和生态圈构造有关。那么小米究竟有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呢?

在网上看过一些小米的核心博主和一些懂行的博主之间的争论。大致意见如下。
小米和汇川联合研发了小米的V8电机,V8电机确实算得上是一项核心技术,但是这项技术,属于小米和汇川联合研发,小米在其中是占主要作用还是辅助,参与度有多少,这个估计就只有双方清楚了。应该也属于商业机密,在官方,网上也没有明确的说法。
不过以笔者对小米和汇川的了解,和小米关于这项技术的一些描述,个人认为主要核心技术掌握在汇川团队,而小米团队只是让电机更加符合小米车型,能够更好的融入小米汽车做的一些研发和测试。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如果这项技术的核心部分是小米研发团队做出来的,雷军和一众高管定位大肆宣传,这些核心高管很少谈到这项技术,而是一些博主大谈特谈,就上不了台面了。
另外,小米很多博主表示小米的整车框架和架构是自己开发设计的,并用苹果手机来比喻,认为苹果也只是设计整个结构和构造,其它也是找厂家代工,小米汽车也是一样的,整个框架,构造都是自己设计的,其它代工已经很NB了。这种类比就是典型的诡辩,手机的设计和汽车的设计是完全不一样的,手机才多大,这么小的东西要集成这么多东西到里面,和汽车的设计可不是一个等级,技术含量也不是汽车的设计能比的。还有苹果不但在硬件方面有很强的设计能力,在软件方面更是强大,构建了整个生态圈,和微软谷歌并肩的。小米有这么强的软件开发能力吗?
看过雷军和王传福介绍小米汽车,在他的介绍中,用得最多的词汇就是美观,漂亮,因此,我们是不是能说小米最大的特点就是外观的设计呢?对于很多外贸协会来说,他们就好这一口,确实正中下怀。

小米还有一个优势就是价格,小米汽车利润比传统汽车利润率都低,这个也是雷军一贯的策略,低利润率。这势必会引发一些口水战和价格战。看过汪中求的一个视频,他谈到雷军的这种做法有毒,是对行业的一种伤害。他谈到,车企的创新是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的,因此产品会有一个较高的利润,雷军这种做法势必会引发价格战,汽车的利润低了,势必导致车企在研发端的投入减少了,不利于创新。

雷军的低利润率确实可以让消费者受益,同时能够激发竞争,最终让老百姓受益。但是汪中求谈到的行业创新,技术进步的问题也确实存在。而汪中求将这种技术进步和创新的压力完全转嫁到消费者身上这种做法也确实不可取,只会让消费者反感。能否有一种折中的方式将这种技术创新和进步的压力分摊一部分到国家企业,这是一条值得探索的道路。比如汽车厂商联合研发,而不是单打独斗,因为核心问题就那么几个,无非就是电机,电池等等。这样可以降低研发成本,同时,国家也加大投入,而不是将所有的压力都直接转嫁给消费者,才是可持续发展之道。
小米在营销,渠道,把握消费者心理上确实有很大的优势,还有国际资本的加持,走出了买办的另外一条道路,但是雷军能否把这种优势转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加强技术和创新能力,确实是小米亟需要解决的问题,不然结局还是和那些互联网前辈一样。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