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的李云飞这次真没客气,直接一篇小作文把行业内的数据都扒开给大家看,都放到阳光下照照,到底谁是恒大。

核心意思很明白:说比亚迪是车圈恒大?这帽子扣得完全不对路。
他直接把大家都能查的财报数据摊开来讲解,最打脸的就是给供应商付款的速度。
比亚迪付款给供应商平均要127天,这时间不算短。
但对比一下呢?
长城汽车财报显示是163天,上汽集团更长一点,164天。
这数据都是白纸黑字写在上市公司报告里的,做不了假。
光看这一条,说比亚迪压榨供应商最狠,好像就站不住脚了。
李云飞重点解释了比亚迪的负债问题。
他说,比亚迪背的债大部分是欠供应商的货款(也就是应付款),这跟恒大那种靠借一堆高利息的钱、甚至挪用买房人预付款来维持的模式有本质上的区别。
李云飞列了以下几个数据:
比亚迪总体资产负债率是70%。这在汽车行业里算正常水平,福特是84%,通用76%,苹果那么有钱也是80%,吉利是68%。
更要紧的是有息负债,就是需要付利息的真金白银债务,比亚迪只有286亿人民币。
这个数字放在行业里是什么概念?
我给小伙伴们简单普及一下。
丰田是天文数字1.8万亿,吉利有860亿,上汽945亿。
比亚迪这点债,压力确实小很多。
比亚迪账上现金1549亿,2024年净利润 403亿,工程师16万人,研发更是砸进去542亿,占比收入7%,这说明它有钱持续投入研发,不是靠借钱硬撑。
当然,也不是说比亚迪在付款这事上就完美。
业内一直有议论,尤其是关于他们用的“迪链”支付工具。
有些中小供应商的实际感受是,流程走下来,从拿到发票到最终钱到手,可能要拖到210天。
如果再碰上银行承兑汇票,拖220~310天也有可能。
这比财报上显示“平均127天”长不少。
比亚迪自己说目标是100天左右,这里面有个关键:用不用迪链,供应商理论上是可以谈的。
另外,明年6月国家有个新规定《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要生效,要求大企业付款不能超过60天。
这个政策压力下,比亚迪包括其他大厂,付款速度估计都得加快,很可能真得压缩到100~120天左右。
李云飞想通过这次回应传达几个意思:
第一,拿恒大比比亚迪,是没搞懂两者商业模式和财务健康的根本区别。
恒大的雷是乱借钱和挪用资金,比亚迪的债主要是欠供应商的货款,而且它现金流足、赚钱能力强、研发投入狠。
第二,他呼吁同行别光顾着打口水仗搞对立,不如把心思都放在拼技术和做好产品上。
小伙伴们看比亚迪自己,2025年明显在强调“技术护城河”,什么兆瓦级闪充、天神之眼智驾这些黑科技名字都出来了,就是想跳出单纯的价格战泥潭。
第三,他们也在调整供应链关系,比如砍掉中间代理商直接对接供应商,想降低成本,不过这对小供应商的价格压力依然存在。
这次风波,李云飞算是把行业里一些“只许州官放火”的双标现象点破了。
他用公开的财报数据当武器,证明至少在付款效率上,对比长城、上汽,比亚迪在主流车企里还算做得相对好的。
欢哥点评
虽然迪链带来的实际账期问题需要正视和改善,但“车圈恒大”这顶大帽子,数据上确实戴不到比亚迪头上。
说到底,国内车企想要在全球市场站稳,光靠内卷不行,得把供应链伙伴关系理顺,同时手上得有硬核技术。
就像李云飞最后说的:“电动化智能化这条路很宽,有好技术、好产品的企业都能容得下。”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