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余承东疑似暗讽小米,汽车江湖再起风云

    5 月 31 日,2025 未来汽车先行者大会上演精彩戏码。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一番发言,瞬间点燃舆论场,科技与汽车两大圈层同时掀起热议,吃瓜群众纷纷化身 “福尔摩斯”,试图破译话语背后的 “隐藏线索”。

    余承东在会上直言不讳:“有些跨界车企凭借单一车型,一年间就跻身销量爆款行列。但从专业视角来看,其产品在质量稳定性、智能驾驶体验等核心领域,仍存在明显提升空间。之所以能取得亮眼成绩,更多是依托品牌势能与营销手段的加持。反观华为深度赋能的车型,在品控、智能座舱、驾驶辅助等方面均达到行业领先水准,却在销量端与‘现象级产品’存在较大差距,着实令人惋惜。” 这番话虽未指名道姓,却与小米从手机领域跨界造车,凭借 SU7 车型一鸣惊人的发展轨迹高度吻合。他更抛出 “品控红线” 观点:“按照华为严苛的品控标准,部分车型根本无法通过出厂检测,可市场反馈却出人意料,这不禁让人对行业现状产生思考。”

    事实上,这并非余承东与小米的首次交锋。早在去年 4 月,余承东就曾针对小米 SU7 的手机支架设计公开调侃,称 “唯有导航功能不完善的车型,才会依赖手机支架”。彼时雷军通过微博发起投票,最终 80% 的网友选择支持小米设计,这场隔空对话已引发不小关注。而此次余承东直接对产品核心竞争力提出质疑,无疑将舆论热度推向新高。

    面对质疑,小米迅速作出回应。5 月 31 日晚,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率先在微博发声:“小米 SU7 持续热销,全新车型 YU7 也备受期待,这一切源于我们对技术创新的坚持与对用户需求的深度洞察。正如作家莫言所言:诋毁,本身就是一种仰望。” 次日,雷军晒出小米 SU7 累计交付超 2.8 万台的成绩单,同样引用这句金句,以数据为支撑完成有力回应。

    这场 “口水战” 的背后,折射出两种截然不同的造车理念。华为始终秉持 “技术立身” 的原则,将研发投入与品控管理视为核心竞争力;而小米则巧妙运用在消费电子领域积累的品牌影响力,结合互联网营销打法,精准锚定用户需求,成功打造爆款车型。余承东的此番言论,或许正是华为对行业新势力崛起的战略思考 —— 在他看来,汽车作为高价值耐用消费品,唯有回归技术本质才能行稳致远;而小米则用亮眼销量证明,以用户为中心的创新同样能够在红海市场开辟新赛道。

    这场科技巨头间的隔空对话,究竟是行业竞争的常规博弈,还是汽车产业变革的前奏?华为与小米在智能汽车赛道的后续较量,值得所有行业观察者持续关注。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