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财政部财政政策办公室(FPO)主任蓬猜·提拉伟差(Pornchai Thiraveja)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4月泰国经济在出口与汽车工业领域展现出令人瞩目的复苏迹象,为这个东南亚第二大经济体注入了新的活力。

1、出口强势增长
出口引擎重新轰鸣,成为支撑泰国经济复苏的坚固基石。4月份,泰国出口总额达256亿美元,同比增幅高达10.2%,延续了出口连续十个月增长的强劲势头。电子产品出口表现尤为亮眼,同比增长15%,其中半导体组件出口额激增22%,显著受益于全球电子产业链的持续复苏与订单回流。
农产品出口同样可圈可点,整体增长8%,橡胶出口量价齐升,增幅达12%;大米出口量同比增长9%,印证了泰国作为全球重要粮仓的地位并未动摇。中国、美国、日本与东盟邻国仍是泰国商品的核心目的地,合计占据总出口份额近65%。
2、汽车产业复苏
汽车工业在经历了漫长寒冬后迎来久违的暖阳。4月份新登记乘用车数量同比增长2.6%,一举终结了此前连续15个月下滑的颓势。

复苏动能主要来自两个方向:一是以皮卡车型为代表的实用车型需求强劲反弹,销量同比增长18%;二是电动汽车领域取得历史性突破,单月新登记量首次突破一万辆大关,市场渗透率稳步提升,显示出泰国在新能源汽车转型道路上的加速推进。摩托车市场同样表现积极,新登记数量增长4.1%,反映出居民日常出行需求的稳定恢复。
3、部分行业低迷
然而,复苏之路并非坦途。私人建筑投资持续低迷,4月份同比大幅下滑10.1%,商业地产与部分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延期或搁置成为主要拖累。农业领域传来忧讯,农民实际收入在4月份意外下降5%,与3月份的微弱增长形成鲜明反差。
农产品价格波动是主因,如木薯价格月环比下跌约8%,甘蔗收购价亦面临下行压力。旅游业作为泰国经济支柱之一表现乏力,4月入境国际游客人数同比下降7.6%。
客源结构分化明显:传统主力客源如中国游客减少15%,俄罗斯游客锐减22%;但印度游客逆势增长30%,中东与澳大利亚客源也保持稳定,显示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必要性。
消费者信心指数从3月份的56.7滑落至4月的55.4,反映民众对经济前景的审慎态度。经济复苏节奏偏慢、生活成本尤其是食品与能源价格居高不下带来的压力持续存在,叠加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带来的不确定性,共同抑制了消费意愿。
例如,受地缘冲突影响,国际海运费用在4月再度上涨,部分航线运价环比上升12%-15%,直接推高了进口商品成本。值得肯定的是,泰国宏观经济基本面整体依然稳固。
4、财政状况稳健
4月份通胀数据温和:总体通胀率为-0.22%,主要受政府能源补贴措施及生鲜食品价格季节性回落影响;核心通胀率(剔除生鲜食品与能源价格)则为0.98%,显示潜在价格压力可控。
财政状况稳健,公共债务占GDP比重为64.4%,显著低于许多发达经济体的警戒水平。外汇储备保持充足,截至4月底达2570亿美元,相当于泰国超过12个月的进口支付能力,为国家经济安全提供了坚实缓冲。
蓬猜强调,FPO正密切关注全球经济动态,特别是美国货币政策转向节奏以及中国经济刺激政策的实际效能与溢出效应。作为泰国最重要的两大贸易伙伴,美中两国的政策走向将对泰国出口前景产生直接影响。
此外,全球供应链重构进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以及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演变,都是影响泰国未来经济复苏路径的关键外部变量。
5、产业升级信号积极

泰国经济在2025年4月交出的成绩单,是一幅希望与挑战交织的复杂图景。出口与汽车工业的强劲反弹如双轮驱动,为复苏提供了核心动力;电子与农产品出口的亮眼数据,以及电动车市场的历史性突破,则揭示了泰国产业转型升级的积极信号。
然而,私人建筑投资的持续疲软、农民收入的意外下滑以及旅游业的暂时低迷,为经济全面回暖蒙上了一层阴影。消费者信心指数的回落更是提醒我们,复苏的成果尚需惠及更广泛的人群。
泰国经济的航船正行驶在复苏的航道上,前方既有顺风的推动,也需警惕暗流的涌动。在复杂多变的全球经济格局中,泰国能否凭借稳健的宏观基本面和敏锐的政策调整,将复苏的星火燃成燎原之势?时间终会揭晓答案,但此刻的泰国,正以其坚韧与活力,向世界展示着东南亚经济的独特韧性。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