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车企降价潮引爆行业“围剿战”!中汽协紧急喊停

    “什么样的工业产品能降10万元还保证质量?绝对不可能!”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的质问,道出了当下中国汽车业价格厮杀背后的隐忧。

    5月底,比亚迪王朝及海洋网22款智驾车型推出最高3.5万元的限时补贴,吉利、奇瑞迅速跟进降价。这场由头部车企发起的降价潮,让豪华品牌也不得不加入战局——济南宝马4S店内,3系降价近14万元,X1优惠13万元。

    面对全行业价格混战,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近日紧急发布倡议,明确反对无序“价格战”。这份剑指“5月23日某车企大幅降价”的文件,直指恶性竞争已威胁到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呼吁企业依法经营,避免低于成本倾销。

    01 价格战再升级,行业利润跌破警戒线

    今年汽车市场的价格厮杀比往年来得更早也更猛。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统计,2025年前5个月已有超38家车企、136款车型卷入降价潮,规模超过去年全年的90%。在济南宝马4S店,销售人员坦言:“现在和新能源势力争夺市场,降价是获客方式之一。”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已持续两年多。数据显示,2024年汽车行业利润率已跌至4.3%,不仅低于全国工业企业6%的平均水平,更较2023年下滑0.7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汽车产业利润率进一步下滑至3.9%,创历史新低。

    “当整个行业都在赔钱卖车,可持续吗?”魏建军在近日的访谈中发出警示,“汽车行业里的‘恒大’已经存在,只是还没爆雷。”他透露,部分车企甚至在汽车安全性和寿命上偷工减料,以支撑动辄10万元的降幅。

    02 政策出手,反内卷成主旋律

    中汽协此次倡议并非孤立行动。就在5月20日,国家发改委公开点名恶性竞争,指出部分企业“突破市场竞争边界和底线,扭曲市场机制”。次日,国务院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委员会更将“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列为重点任务。

    这已是国家层面一年内第三次剑指恶性竞争。去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要“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

    行业协会曾尝试自律。2023年中汽协曾组织16家车企签署“不打价格战”承诺书,但这份联盟仅维持48小时即告瓦解——签署次日,特斯拉就推出3500元引荐奖励,上汽大众ID.3直降3.7万元。

    “承诺书有关价格的表述因违反《反垄断法》精神被删除,”中汽协在声明中解释。此次新倡议避开价格操控红线,转而强调“依法经营”和“避免低于成本倾销”的合规底线。

    03 大佬隔空交锋,行业路线之争白热化

    面对行业困局,车企掌门人罕见上演“隔空对话”。

    魏建军对行业乱象痛心疾首:“社会弥漫着说假话、到处是谎言的时候,一定得不到健康发展。”他质疑某些车企无底线压榨供应商,甚至出现销售“0公里二手车”的怪象。

    吉利控股董事长李书福则亮明态度:“反对一切无底线的商业行为,坚持不打价格战,要打价值战、技术战、品质战。”在内部讲话中,他提出“两个反对、两个坚持、打六个战”的战略。

    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则相对乐观:“一个产业发展到白热化竞争阶段,是即将进入健康阶段的开始。”他预测“不会超过两年,行业将回归良性竞争”。

    04 消费者不买账,技术革新才是王道

    价格战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正在消退。麦肯锡最新报告揭示:价格战的净刺激效果仅为3.6%,远低于新车型、新技术10.8%的刺激效果。

    “消费者更乐意为领先的创新技术买单,”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方寅亮指出。这一趋势在比亚迪身上得到印证——当它将高阶智驾功能下放至5.58万元的海鸥智驾版时,市场反响远超单纯降价。

    消费者王存毅的经历颇具代表性。几个月来他试驾了十几款新车,却始终未下单:“同一款车晚买几个月可能省下几万元,谁知道明天会不会更便宜?”这种持币观望心态,让降价促销陷入“越降越没人买”的恶性循环。

    05 转型阵痛期,出路在何方

    在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看来,价格稳定的本质是“为消费者提供稳定的价格预期”,而非冻结价格。而要打破困局,需要多方合力。

    政策引导是首要抓手。全国人大代表王建清在今年两会建议中呼吁:“发挥政府‘有形之手’作用,引导车企深耕技术、质量、服务、品牌。”这与国家发改委提出的 “扩大内需、调节产能”思路不谋而合。

    技术突围已成行业共识。比亚迪凭借刀片电池、易四方平台等技术矩阵,2024年净利润逆势增长34%;奇瑞通过混动技术开源构建差异化优势。

    “当AI大模型实现智能驾驶与座舱底层贯通,技术战将取代价格战。”麦肯锡全球副董事合伙人周冠嵩预测。广汽丰田铂智3X的爆款效应印证了这一点——这款配备激光雷达的合资纯电车以不足14万元定价,开售1小时订单破万。

    宝马、奔驰、奥迪已悄悄收缩优惠幅度,选择退出价格战;蔚来、理想等新势力也在减少促销力度。行业转向的信号日渐清晰。

    李书福在内部讲话中为未来指明方向:“坚持打价值战、技术战、品质战、服务战、品牌战、企业道德战”。当价格战的硝烟逐渐散去,中国汽车产业或许正迎来从“价格内卷”到“价值引领”的转折点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