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车圈真有“恒大”?扒开全球车企负债的真相:谁在裸泳一看便知

    最近长城汽车老板魏建军一句话炸了锅:“汽车圈里的‘恒大’早就有了,只是还没爆。”这话说完,整个车圈都开始猜谜——到底谁是那个藏着雷的“车圈恒大”?咱今天就从负债这事儿入手,好好盘一盘。


    先看负债率:高负债是车企“通病”,但中外玩法不一样

    要说负债率,全球车企基本都在“踩高跷”。2024年财报显示,国内外主流车企负债率普遍超60%,狠一点的能到80%以上。你看国外那几个巨头:福特84.27%、通用76.55%、大众68.92%,全是“高负债玩家”。

    国内车企也没闲着:奇瑞88.64%(截至三季度)、蔚来87.45%、赛力斯87.38%,比亚迪74.64%,吉利、上汽这些也都在60%以上。为啥都这么敢借?说白了,造车就是“烧钱游戏”,建工厂、搞研发哪样不要钱?规模越大的车企,负债往往越高,这是行业特性。

    但重点来了:负债分“有水”和“没水”,玩金融和玩实业差别巨大!

    负债结构才是关键:有息负债低,才是真抗造

    负债这事儿得拆开看:无息负债和有息负债,后者才是真正的“压力测试”。

    无息负债:说白了就是欠供应商的货款、没发的工资、没交的税,还有预收的购车款(交付后就变收入了),这些不用付利息,属于“经营型负债”,相当于占用产业链的资金,玩的是供应链实力。

    有息负债:跟银行借钱、发债券,这些是要付利息的“硬债”。要是还本付息压力太大,资金链说断就断,当年恒大爆雷就是栽在这上头。

    对比中外车企,差距就出来了:

    海外车企更依赖“有息负债”:丰田、大众、福特有息负债都超万亿,占比分别达68%、32%、66%,相当于背着“利息大山”在跑。

    国内车企明显更“保守”:上汽有息负债945亿,占总负债15%;吉利860亿占17%;奇瑞211亿占12%;长城168亿占12%;比亚迪最狠,有息负债才286亿,占比仅5%,在全球车企里都是“低息模范生”。

    划重点:有息负债低,意味着利息成本轻,抗风险能力自然强。国内头部车企在这一块,其实比国外巨头更稳当。

    欠供应商的钱:账期长短,暴露真实地位

    车企规模越大,欠供应商的钱往往越多,但这事儿得看“良心”——欠得多没关系,关键是多久能还上。

    从数据看:

    应付账款占营收比例:比亚迪31%、长城39%、长安49%;

    供应商账期:比亚迪127天、长城163天、上汽164天、长安205天。

    说白了,账期越短,供应商越愿意跟你玩。头部车企靠规模优势占用资金,但只要付款能力强、周期合理,这其实是产业链话语权的体现,跟“恶意拖欠”完全两码事。

    车圈淘汰赛:200万辆是生死线?但恒大式爆雷概率不大

    现在车圈有种说法:“年销200万辆才能活下来。”同济大学教授朱西产甚至放话“蔚小理三年内团灭”。这话说得狠,但也点出一个真相:造车必须靠规模造血,没销量就没现金流,迟早玩完。

    不过跟恒大比,车圈其实没那么容易爆雷。为啥?

    1. 负债结构不同:国内头部车企有息负债低,不像恒大靠“高息融资”堆规模;

    2. 资产质地不同:车企有工厂、技术、供应链,这些都是能变现的“硬资产”,而恒大的摊子更多是“土地和期房”,流动性差;

    3. 政策托底不同:汽车是实体经济支柱,产业链牵扯太广,真到危急时刻,政府更可能介入协调(比如当年美国救通用),而房地产爆雷更多是市场出清。

    但淘汰赛肯定会继续。你看美国百年汽车史,破产车企超1500家,最后只剩通用、福特、特斯拉“三足鼎立”。国内现在车企扎堆,未来大概率也是向头部集中,中小品牌要么被收购,要么退出市场。

    结语:车圈没有“恒大”,但有“幸存者游戏”

    看完这些数据,其实能发现:中国头部车企的负债水平并不比国外差,甚至在有息负债上更健康,所谓“车圈恒大”可能只是危言耸听。但这并不意味着没风险——在电动化、智能化的浪潮下,能不能扛过“规模战”和“技术战”,才是决定生死的关键。

    对于消费者来说,买车选头部品牌,其实更靠谱;对于投资者而言,看车企不能只看负债率,更要看“负债结构”和“造血能力”。毕竟在这场车圈马拉松里,笑到最后的,一定是既懂花钱、又懂赚钱的玩家。

    次阅读
    5评论
    1赞同
    收藏
    分享
    5评论
    1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