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比亚迪VS长城:工资低但销量高,谁更胜一筹?

    吃货大雷头像吃货大雷头像
    吃货大雷05-29

    比亚迪和长城汽车作为中国两大自主车企,在员工规模、薪资待遇及市场表现上差异显著,引发行业热议。2025年最新数据显示,比亚迪员工总数高达96万,年发工资1171亿,人均年薪约12万;而长城汽车员工仅8万余人,年发工资145亿,人均年薪超17万。两家车企的薪资差距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战略逻辑?

    销量对比:比亚迪碾压,长城聚焦细分市场

    2025年,比亚迪全球销量预计突破400万辆,稳坐中国新能源车销冠,其中王朝系列(汉、唐、秦)占比超50%,海豹、海豚等海洋系列贡献30%。而长城汽车年销量约150万辆,主力车型仍以哈弗H6、坦克300等燃油及混动车型为主,新能源转型稍显滞后,纯电车型占比不足20%。


    员工规模:比亚迪全产业链布局,长城更精简

    比亚迪员工数远超长城(96万 vs 8万),主要因其垂直整合模式覆盖电池、电机、半导体等全产业链,工厂及研发人员占比高。而长城采取“轻资产”策略,聚焦整车制造,外包部分供应链,因此用人更集约。

    薪资差异:技术密集型 vs 制造密集型

    长城人均年薪17万,高于比亚迪的12万,原因在于:

    1. 研发投入差异:长城研发人员占比更高,薪资水平向科技企业靠拢;

    2. 区域分布:比亚迪大量基层员工位于二三线城市,拉低平均值;

    3. 股权激励:长城近年推行高管持股计划,推高整体薪酬。

    企业规模与估值:比亚迪市值破万亿,长城稳中有进


    截至2025年,比亚迪市值超1.2万亿,全球车企排名前三;长城市值约3000亿,虽规模不及比亚迪,但利润率更高(长城净利率8% vs 比亚迪5%)。投资者更看好比亚迪的“全产业链+全球化”潜力,而长城则以“细分市场+技术储备”吸引长期资金。


    不同路径,各有优劣

    比亚迪以规模取胜,通过低成本、高销量抢占市场;长城则走精品路线,用高薪资留住核心人才。短期看,比亚迪的销量和市值占优;长期而言,长城的利润率和高端化潜力仍具竞争力。这场“人多力量大”与“精兵强将”的较量,你看好谁?

    次阅读
    46评论
    4赞同
    收藏
    分享
    46评论
    4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