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在价格战里最受伤的人是车主,汽车降价等于有限资产严重缩水

    天和Auto头像天和Auto头像
    天和Auto05-29

    “百万级汽车用户都没有担心汽车降价,也不担心车企‘暴雷’;你开着几万块的汽车,有必要为车价降个几万块担心吗?”

    结构组成

    以上为读者发来的一段视频中的描述,希望能讲一讲其中的道理。

    具体是谁抛出这番观点就不说明了,以避免被别人说“同行是冤家。”然而笔者绝不认同这个观点,价格战最受伤的并不是车企而是车主;汽车是绝大多数用户和家庭的重要资产组成部分,是许多家庭中仅次于房子的重要资产,资产价值缩水怎么可能不受伤呢?当然确实也有一部分百万级汽车用户不会为车辆价值缩水担忧,因其购买车辆的预算或许只是其收入的百分之一,但是其并不具备代表性。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国内的汽车家庭覆盖率约45%,汽车拥有现状按照车辆价格可以大致分为五个标准。

    具体为:

    • 10万以下车辆占比约48%
    • 10~20万车辆占比约41%
    • 20~20万车辆占比约6.4%
    • 30~50万车辆占比约2.6%
    • 50万以上车辆占比约1%

    而百万以上车辆的占比仅仅为千分之二。

    通过这组数据可以发现主流汽车用户所使用的车辆是价格相对低廉的汽车,如果将10~20万的部分细分为10~15万和15~20万的话,相信价格在15万以下的车辆占比应当能达到70%左右。

    理性的购车预算是参考年收入。

    但是目前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不到4.4万元的,那么为何占比最高的汽车还是在10万左右呢?究其原因是汽车消费单位是以家庭为主,收入参考则是夫妻共同收入,部分家庭会以夫妻和父母的共同收入作为购车预算参考。所以畅销车的价格才会稳稳站在10~15万级,然而这更加说明汽车价值的重要性。

    降价就“维权”的现象背后

    为何有些汽车一旦降价就会出现车主集体投诉“维权”的情况?

    相信通过第一节的内容已经能得出答案;原因正是买车不易,完全依靠个人收入购车的年轻人占比不高,一辆家用车往往是多个家庭成员的共同年收入和积蓄。所以汽车确实是重要的家庭资产组成的一部分,其价值的缩水等于家庭资产的严重缩水。

    而且汽车降价会直接影响到汽车用户未来的换购车辆规划,未来换车总是要向上升级而非向下兼容的;说白了就是汽车总是“越买越贵”才对;这就需要车辆的价值缩水幅度在合理的范围内,也就是按照正常保值率规律计算。

    比如一辆售价10万元的汽车,五年保值率是45%;五年后换车时,旧车还可以转为4.5万元的购车款,彼时买一辆15万元的汽车则只需要拿出10.5万元。

    反之,如果一辆10万元的汽车在多次降价之后的价格变成6.5万元——其五年保值率是不变的,还是45%,可是“6.5×45%”的价值就只有29250元!同样是五年后购买一辆15万元的汽车,购车开支则要多出15750元——这是汽车降价给汽车用户带来的间接损失。

    其次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损失,那就产品定位的变化对车辆评价的影响。

    汽车一定是分级的,而且有除使用价值以外的社会属性;15万级的汽车用户在10万级汽车用户面前,潜意识里是会认为自己相对领先的;10万级的汽车用户面对5万级的汽车用户,客观上也会有这样的心态——这是无可厚非的,参考马斯洛需求理论,人都是需要被认可、被尊重的;而想要被认可、被尊重,在现实中则需要向外展示。人总不能背着房子到处跑,于是能用于展示自身能力的主要商品就是汽车。所以汽车价值的缩水关联家庭资产缩水虽然是重要因素,但相较于车辆社会评价的下降也只能排在第二——用户通过多年的努力所实现的提升被车企一夜之间拉了回去,这种巨大的心理落差是更加难以接受的。

    结语:

    在价格战中最受伤的是用户,而用户受伤则车企必受伤!因为老用户对于企业和品牌的评价很有可能在一夜之间逆转,盲目的价格战必定造成用户大量流失。至于新用户也会逐步产生观望心态,毕竟今天能降三、五万,如果还不买的话,那明天是不是能再降两、三万呢?所以在价格战中实际没有赢家,这种“战法”是标准的饮鸩止渴。

    任何支持汽车降价的观点都是不理性的。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