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汽车前身为成立于1969年的第二汽车制造厂,是响应国家三线建设的产物,肇始于秦岭南麓重镇十堰,由中国汽车工业制服创建并担任首任厂长。成立之初主要以军品业务为主,1978年开始转军品为军民结合,并逐步以民品为主。1992年第二汽车制造厂更名为东风汽车公司,2003年东风汽车公司将总部从十堰搬迁至武汉。2017年东风汽车公司完成有限责任化改制,更名为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正式从全民所有制国有企业变更为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
在过去50余年的发展历史中,东风汽车凭借自身技术、管理、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在国家大政方针的指导下,陆续将多家经营不善、连年亏损的地方性国营汽车制造厂收归麾下,有效地避免了这些国营汽车厂走向私有化的结局,遏制了国有资产的流失、损失。这些地方性国营汽车厂在并入东风汽车之后,也都迎来了非常不错的发展。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些年来东风汽车收编的地方性国营汽车制造厂。
一、郑州汽车制造厂
郑州汽车制造厂是中原地区首家大规模批量生产轻型汽车的国营大厂,其发展史最早可追溯至成立于1948年的原第十二汽修厂。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第十二汽修厂与开封汽车修理厂合并,早期主要从事汽车维修业务。1969年开始涉足整车制造业务,并更名为郑州汽车制造厂,并成为河南省管正厅级国有企业。1975年开始凭借着北京第二汽车制造厂从日本引进的技术生产BJ130载货卡车,一度非常辉煌,在那个中国汽车工业并不发达的年代,郑州汽车制造厂就有4000多名员工。
在经历过短暂的辉煌发展史后,由于BJ130的技术是对全国所有汽车制造企业开放,郑州汽车制造厂很快就因为没有自己专属的核心技术而陷入经营困境。在那个年代,BJ130的技术属于开源技术,人均BJ130就等于人人都没有BJ130。一如今天很多车企押宝华为智驾,将鸡蛋全放在华为这一个篮子里,人均华为就等于人人都没有华为一样,终究还是难以长久屹立于市场竞争的浪潮之中。所以说,核心技术一定要自研,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是手上,车企断然不能将灵魂交给别人。
1983年为了摆脱经营困境,郑州汽车制造厂向彼时如日中天的第二汽车制造厂寻求援助,主动加入第二汽车制造厂旗下的东风汽车联营公司。郑州汽车制造厂也随之更名为东风汽车联营公司郑州轻型车制造厂。之后再获得东风汽车的技术和管理输入以后,郑州轻型车制造厂开始生产东风643大客车、东风140牲畜运输车、东风140加长车等车型。凭借这几款由东风汽车研发的畅销车型,郑州轻型车制造厂迎来了发展史上的第二春。
1993年郑州轻型车制造厂紧跟时代发展潮流,成为勇于和国外车企巨头合资的第一批吃螃蟹的国营汽车制造厂,联手中国工商银行河南省分行、中信集团公司、泰国三友机器制造有限公司、日本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合资成立了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五方的持股比例分别为35%、25%、10%、25%、5%。没过多久,中国工商银行河南省分行将其所持有的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25%的股份悉数转让给中信集团公司。
在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草创之初,由于技术和车型的供给方日本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在合资公司的持股比例仅5%,导致其并没有为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的发展注入多少新动力,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也就依然难见起色。在这种情况下,其他控股股东纷纷退出,到了1997年,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被中信集团公司全面接管。经过几年的转型阵痛期之后,时间来到2004年,东风汽车旗下的A股上市公司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从中信集团公司手中接过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100%的股份,自此以后,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开始成为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
2023年东风汽车从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手中回购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股份,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实控人变更为国务院国资委,并不再全资控股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开始成为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目前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仍然是国内轻型商用车头部厂家,专注于皮卡和硬派越野型SUV的生产。

二、柳州汽车制造厂
柳州汽车制造厂最早可追溯至成立于1954年的柳州农业机械厂,这是一家柳州市属正处级国有企业,在当时是全国水轮泵生产领域的重要厂家。除了专业生产水轮泵以外,柳州农业机械厂还能规模化生产五三步犁、机引犁耙等重要农机产品。1969柳州农业机械厂年开始进军造车行业,并于当年成功研制出第一台飞跃牌载货汽车,结束了整个广西只能修车而不能修车的命运,从农机行业华丽转身到汽车行业。在1970年 飞跃牌汽车正式更名为柳江牌汽车,这一举措进一步提升了柳州农业机械厂在造车行业的知名度。
1973年挂牌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汽车制造厂,1979年正式更名为柳州汽车制造厂。1981年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汽车市场逐渐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这一改变使得柳江牌汽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陷入困境,销售严重受阻。面对这一严峻挑战,柳州汽车制造厂开始寻找新的出路。和郑州汽车制造厂一样,柳州汽车制造厂同样将求援之手伸向了稳居国内汽车行业第一阵营的第二汽车制造厂。
1981年经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批准,柳州汽车制造厂加入东风汽车联营公司,并更名为东风汽车联营公司柳州汽车制造厂。实现了从生产柳江牌、广西牌等地方性品牌汽车向生产东风牌汽车的转型。自此以后,柳州汽车制造厂依托东风汽车的品牌、技术和管理上的优势,步入了发展的快通道。
1997年柳州汽车制造厂进行改制,由全民所有制国营工厂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并更名为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在股权上,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由东风汽车持股75%,剩余25%的股份由柳州市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持有。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也开始从一家柳州市属正处级国有企业,变成一家正厅级二级央企。
在1997年之前,柳州汽车制造厂的主要负责人由柳州市委任免,是柳州市管县处级干部,即厂长是柳州市管正处级干部,副厂长是柳州市管副处级干部。1997年之后,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的主要负责人则由东风汽车任免,是东风汽车党委管理的厅局级干部,即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是东风汽车党委管理的正厅级干部,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纪委书记等副职是东风汽车党委管理的副厅级干部。并且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可以和东风汽车内部其他二级子公司或者事业板块的一把手进行轮换调任,也可以直接升任东风汽车领导班子职务。
比如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原总经理程道然,就曾于2017年升任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常委,旋即又被进一步重用为董事、党委副书记。再比如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研发总院现任党委书记、副院长唐竞,此前职务为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这就是并入东风汽车这种副部级央企的好处,不仅获得了大量的先进技术输出,企业和干部的级别也跟着一起水涨船高。

三、杭州汽车制造厂
杭州汽车制造厂于1958年诞生,前身为国营杭州拖拉机厂。1958年杭州市政府将杭州汽车修配厂与公私合营的杭州动力机制造厂进行合并,共同组建国营杭州拖拉机厂。没过多久,杭州拖拉机厂就更名为杭州汽车制造厂。虽然在成立之初,杭州汽车制造厂是以生产拖拉机、柴油机等业务为主。但是杭州汽车制造厂的造车业务起步却很早,在成立没多久之后,杭州拖拉机厂就在“建大厂造自己的汽车”这一远大抱负的激励下,开始了西湖牌汽车的研制尝试。在资金与技术匮乏的条件下,杭州拖拉机厂的干部职工们凭借自力更生的精神,最终成功试制出浙江省第一辆西湖牌轿车、第一辆西湖牌客车,以及第一辆西湖牌自卸载货车。
1981年杭州汽车制造厂携手郑州汽车制造厂、柳州汽车制造厂加盟东风汽车联营公司,并更名为东风汽车联营公司杭州汽车制造厂,开始生产东风牌客车和载货汽车。1989年正式成为第二汽车制造厂全资子公司,并更名为东风杭州汽车公司,自此以后便迎来的高速发展。到了2008年,东风杭州汽车公司已经发展成为以生产高中档客车和客车底盘为主,同时生产中、重型载货汽车和专用汽车系列的国内头部商用车企业,年产量达到3万辆。
2009年东风汽车公司与杭州市政府、台湾裕隆汽车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东风杭州汽车公司改革重组战略合作协议,以东风杭州汽车公司为基础,合资成立东风裕隆汽车有限公司,同时东风杭州汽车公司注销。新成立的东风裕隆汽车有限公司开始大规模生产纳智捷品牌乘用车,期首款面向中国市场推出的纳智捷大7车型堪称国内城市SUV天花板,被广大车主和网友冠以“中石化战略合作伙伴”的称号。

除了上述郑州汽车制造厂、柳州汽车制造厂、杭州汽车制造厂以外,在1981年加入东风汽车联营公司的地方性国营汽车制造厂还包括云南汽车制造厂、汉阳汽车制造厂、广州汽车制造厂、重庆汽车制造厂、贵州汽车制造厂等多家在当时遭遇经营不善、陷入困境的国营大厂。如今经过多年的发展,这些曾经雄踞一方的地方性国营汽车制造厂,早已完成了和东风汽车的深度融合,并在东风汽车的庇护和带领下取得了不俗的经营成绩。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