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比亚迪经销商爆雷背后:疯狂扩张的代价,谁该买单?

    最近,比亚迪山东经销商济南乾城资金链断裂的事儿闹得沸沸扬扬,车主们集体维权,经销商喊冤,比亚迪官方紧急回应,整个一出现实版“商战剧”。但这事儿真就只是经销商自己“作死”吗?背后有没有行业潜规则在推波助澜?

    济南乾城不是小角色,在山东算是比亚迪的“地头蛇”,手里握着好几家4S店。但今年4月,突然被曝资金链断裂,车主们炸锅了——有的买了服务包用不了,有的全款提车却拿不到合格证(因为车被抵押给银行了)。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得急,毕竟动辄十几万的车,可不是闹着玩的。

    比亚迪的回应很快:别甩锅给我!政策一直很稳定,是经销商自己“盲目扩张加杠杆”玩脱了。翻译成人话就是:你借钱开店、疯狂铺摊子,结果卖不动车还不上钱,关我啥事?但经销商那边也有话说,4月的公告里直接点名比亚迪“政策频繁调整”,加上银行突然抽贷,才把他们逼上绝路。

    其实济南乾城不是第一个爆雷的,这两年倒下的4S店能排长队。为啥?说白了就俩字:钱紧。汽车行业本来就是“烧钱”大户,经销商得先垫钱从厂家提车,卖出去才能回血。但这两年“价格战”打得飞起,车企拼命压库存,经销商为了完成任务只能亏本甩卖,最后车没赚到钱,贷款利息却滚成了雪球。

    更惨的是,银行一看行业风向不对,立马抽贷断贷。有业内人士透露,很多经销商的负债率高达80%-90%,相当于在悬崖边上跳舞,稍微一哆嗦就掉下去了。全国工商联的调研也证实,经销商现在融资难如登天,一旦经营出问题,基本就是“死局”。

    这事儿掰扯起来就是一笔糊涂账。厂家觉得经销商“贪心不足蛇吞象”,经销商骂厂家“只管压货不管死活”。但现实是,车企和经销商本是利益共同体,经销商崩了,品牌口碑也得跟着遭殃。就像这次,车主维权直接冲了比亚迪的社交媒体,官方不得不下场擦屁股。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早就喊话车企:别光顾着冲销量,得和经销商“共渡难关”。但现实是,不少车企为了财报数据好看,依然在拼命压库。有经销商吐槽:“完不成任务就罚款,完成了又没利润,横竖都是死。”

    眼下最急的是救火,比亚迪说在“纾困”经销商,但具体怎么救?车主们的损失谁来垫?这些都没细说。长期来看,行业得从根上改:车企别搞“压货式”销售,银行别动不动就抽贷,经销商也得学会“稳字当头”。

    另外,消费者也得长个心眼,全款买车一定要当场拿合格证,别信什么“过几天寄给你”;买服务包尽量选短期套餐,免得店倒了钱打水漂。

    这次事件暴露了汽车行业的深层矛盾——厂家要销量,经销商要生存,消费者要权益,到底怎么平衡?

    大家觉得责任在谁?如果你是车主,会怎么维权?

    (注:本文信息,不站队不臆测,纯属理性探讨。)

    次阅读
    4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4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