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除了中科曙光和海光信息的合并外,长城汽车老总关于汽车产业出现恒大的“小作文”也是引人关注。
魏建军一句“汽车产业的‘恒大’已经存在”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人视其为危言耸听,有人则嗅到决堤前的气息。

但这场争论的核心,不该是汽车界的恒大是否真的存在,具体又是哪个,而是整个汽车产业是否存在或正在发生类似当年恒大暴雷的问题。

当下,蔚来、赛力斯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竟超80%,就连国内新能源汽车龙头比亚迪,其资产负债率也达74.64%,这与恒大暴雷前82.7%的负债率惊人地相似。
财务数据方面,部分车企曾经每卖一辆车亏损超10万元,却仍能通过新能源故事和补贴在资本市场获得百倍PE的估值。
这是互联网思维在造车方面的体现,但是烧钱烧钱,终究在在财务报表里埋下了陷阱,而和长城老总“任何的商业都需要有利润 赚钱 造血 持续投入”这种传统商业逻辑思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碰撞。
当特斯拉用技术革命支撑估值,而中国某些车企用PPT造车、没法看底盘的模型造车收割韭菜。
恒大虚增收入以粉饰太平,汽车产业造假更为隐蔽。某新势力车型宣称续航1200公里,实际仅600公里,更有企业借关联交易虚构订单,营造市场繁荣的假象。
这种“参数造假-销量注水-股价炒作”的产业链,正在批量生产合法诈骗犯。魏建军呼吁全面审计车企财务,本质上是在撕开皇帝的新衣,如果涉及财务造假,这是对投资者最大的不负责任,必须严惩。

2023年以来,车企价格战被包装成“市场洗牌”,不少新能源造车新势力倒下了,实则是债务驱动下的绞杀和慢性自杀。
某车企将售价20万元车型降至10万元区间,表面是“让利消费者”,实则是对于市场价格战的无奈,你不降有的是人降,但千万别想着用偷工减料转嫁成本。
降价确实让咱们老百姓在近两年买到了性价比不错的新能源车,但是这是建立在质量尚可的基础上的。
如果因为打价格战出现偷工减料的问题,发生“降价-降质-口碑崩塌”的死亡螺旋,将会摧毁中国制造最宝贵的信誉资产,这是我们所不能接受的。
曾经在光伏产业链中出现过这样的鬼故事,现在在还没有爆出相关严重负面新闻的汽车产业链,各汽车产业上下游各家单位应该合理分配利润,确保质量不滑坡,共同保证产业链健康合理的发展。

恒大暴雷拖累的是建筑商和购房者,而汽车产业一旦爆雷,将引发更恐怖的连锁反应。汽车产业的特殊性在于:一颗螺丝的断供就能瘫痪整条产线。
蔚来应付账款达营收的52%,赛力斯拖欠供应商货款超60亿元,此情形已非单纯的企业经营问题,而是像悬于产业链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威胁巨大。

恒大能玩转“造车圈地”的把戏,某些车企能持续“亏本卖车”,背后是监管的集体纵容:新能源补贴沦为“亏损保护伞”,地方政府的百亿级产业基金甘当接盘侠,审计机构对8.2亿元重复记账视而不见。这种地方政府用政策善意喂养资本恶龙的模式,可能会造成比房地产更大的系统性风险。
因此,长城老总魏建军的警告并不是杞人忧天,而是行业的吹哨人。当下,汽车产业中的“恒大”之类尚未暴雷,这恰为整个行业提供了刮骨疗毒的契机。毕竟,长痛远不及短痛,及时纠错,方能避免更大的危机。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