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这两年新能源车圈的“过山车选手”,高合汽车绝对算一个。去年还因为创始人丁磊在直播间喊出“车主不散,高合不散”赚了一波情怀泪,今年就彻底滑进了破产重整的泥潭。这出大戏到底怎么演砸的?咱们掰开揉碎了聊聊。

从“预重整”到“合并重整”:债务窟窿比想象的更大
时间线拉回2024年7月1日,高合母公司华人运通突然向法院提交破产预重整申请,理由很直白:钱还不上,但觉得还能抢救一下。注意“预重整”这个词儿——相当于病人进ICU前先挂个急诊号,给法院和债权人看看治疗方案。当时账面数据已经够吓人:52家关联公司打包算总账,资产不到60亿,负债却高达157亿,债权人排队申报的债务总额更是冲到228亿。打个比方,就像你兜里只剩60块,但信用卡欠了157块,还有一堆人拿着借条说“你还欠我228”!
真正的高潮在2025年5月。法院一纸裁定书批准52家公司“合并重整”,相当于把一堆漏水的小船捆成航母来修。这么干是因为这些公司早就“你中有我”:共用资金池、管理层交叉任职,硬要分清楚谁欠谁,光审计费就能再拖垮几家。
消费者信任崩盘:从“炫技狂魔”到“韭菜之王”
高合当年靠展翼门、投影大灯这些黑科技圈粉,如今却成了消费者口中的“PPT造车2.0”。社交平台上有人吐槽:“买高合像抽盲盒,不知道哪天售后就消失了”。更扎心的是对比——同样是40万+的电动车,奔驰EQE销量扑街还有人骂“不够智能”,高合连被骂的资格都快没了。
信任崩塌直接反映在二手市场。有车主爆料,刚买半年的HiPhi X残值腰斩,车商收车价还不如五菱宏光。网友戏称:“以前开高合是身份象征,现在开出去像移动的债务公告牌。”
资本局的“复活甲”:中东土豪和加拿大神秘客
就在大家以为高合要凉透时,两波白衣骑士杀了出来。先是2025年5月22日,一家注册资本超10亿的“新高合汽车”突然成立——虽然股东名单还没完全披露,但业内盛传有中东资本注资7.2亿。更劲爆的是加拿大EV Electra放话要砸10亿美元控股,还承诺未来三年每年采购10万辆车或30亿美元零部件。这操作堪比给垂死病人同时输两袋血,一袋来自石油土豪,一袋来自北美技术宅。
不过翻翻老账本会发现,高合背后的资本戏码一直很drama。创始人丁磊通过层层股权设计控制着近40%的股份,其他股东像李冠文、王治等人,个个都在汽车圈有交叉持股的“分身”。最新消息是吉利系通过力帆科技的股权腾挪,可能也在暗中布局——这盘棋要是下成了,说不定明天头条就是“高合换姓李”。
写在最后:复活赛≠冠军赛
现在的高合像极了刚做完器官移植的病人:债务切割手术很成功(法院裁定合并重整),新血液也开始输送(中东+加拿大注资),但免疫排斥反应远没结束。消费者会不会买“破产翻新版”电动车的账?同行们是看笑话还是抄底技术?这些问题的答案,可能比财报上的负债数字更致命。
(数据截止2025年5月23日)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