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里引擎轰鸣声此起彼伏,老王握着方向盘的手沁满冷汗。第五次科目二考试进行到侧方停车环节,后视镜里歪斜的车轮轨迹让他心跳加速 —— 这已经是今年第三次在这个项目折戟。副驾驶的安全员别过脸去,嘴角抿成无奈的弧度,这个画面与三个月前驾校教练欲言又止的神情如出一辙。
五十八岁报名驾考时,老王设

想过无数退休后自驾出游的场景。现实却是科目一题库刷穿三遍才过关,科目二训练场成了他的 "修罗场"。直角转弯总压线两厘米,倒车入库永远算不准后轮轨迹,最要命的是每次转弯时车辆抖动,就像手脚突然被捆住般僵硬。驾校里二十出头的学员三周拿证,他却在训练场日复一日画着歪扭的 "8" 字。

"转弯抖动其实是油门离合配合不当。" 隔壁车位的老张一语道破天机。这位六十三岁才拿证的老会计展示着手机里的练习视频:方向盘每转动 15 度就回正 5 度,脚下离合像踩棉花般轻柔。老王忽然意识到,中年学车的困境不仅源于肢体协调性退化,更在于用半辈子形成的思维定式去理解全新技能体系。

驾校教练休息室里挂着幅褪色的锦旗,落款是七位银发学员联名。老王常盯着那句 "晚霞未必逊晨曦" 出神,听说其中有位老太太考了七次科目三。当他第五次坐进考试车时,后视镜里教练偷偷比的大拇指,让紧握方向盘的指节稍稍放松 —— 这次倒车镜里,轮胎与边线的距离终于定格在完美的 30 厘米。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