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15 日深夜,拥有 200 多万粉丝的网络作家 “风云 XTony” 在微博上扔下一枚 “重磅炸弹”,详细讲述了自己与小米汽车高管就 SU7 Ultra 车型的维权进展,瞬间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他在长文中透露,当天与小米汽车副总裁李 XX、销售交付服务部总经理张 X 进行了整整 3 个小时的面对面沟通,双方围绕退车赔偿方案展开了激烈的交锋,却始终没能达成一致。“对方不断强调退订会让小米汽车面临‘崩塌’的风险,可我们实在没办法接受用 20000 元积分来弥补 4.2 万元的损失。” 他的这番话,道出了众多维权车主的心声。目前,维权诉讼群已经有 70 多位车主加入,大家齐心协力,打算联合起诉小米汽车虚假宣传,坚定地主张 “退一赔三”,一场车主与车企之间的 “大战” 已然拉开序幕。

这起维权事件并非个例,而是一场全国范围内的集体行动。据了解,全国已经有近 400 名车主加入了维权的队伍,其中 40 多人还联合录制了视频,明确提出无损退车的诉求。大家如此愤怒,核心问题就出在小米 SU7 Ultra 的碳纤维前舱盖上。小米官方曾大力宣传该部件 “完全按照纽北原型车的空气动力学设计复刻”,听起来十分高端,仿佛能让车辆在行驶中拥有出色的空气动力学性能。然而,车主们通过实际测试发现,这个所谓的碳纤维前舱盖,内部结构和普通的铝制机盖没有任何区别。在鼓风机测试中,把纸巾放在开孔处,纸巾竟然纹丝不动,所谓的风道设计完全就是 “形同虚设”,根本没有起到宣传中的作用。这就好比消费者花高价买了一个 “神器”,结果发现只是个普通的东西,换做是谁都难以接受。

面对愈演愈烈的舆论压力,小米汽车在 5 月 7 日发布了致歉声明,承认 “信息表达不够清晰”,并推出了补偿措施。对于未交付订单的用户,可免费改配铝制前舱盖,但改配需要重新排队等待 30 周以上,如此漫长的等待时间,让很多车主难以接受;对于已提车的用户,赠送 2 万积分,大约相当于 2000 元,而选装碳纤维前舱盖的费用是 4.2 万元,这积分的价值仅仅是选装费的 4.7%。这样的补偿方案,被车主们吐槽为 “用 2000 元就想打发花 60 万元买车的车主”,显然没有拿出足够的诚意。

“风云 XTony” 作为维权车主的代表,态度非常坚决:“我们的要求很简单,要么退车退款,要么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进行三倍赔偿。” 他表示,维权群里的多数车主都拒绝了积分补偿方案,坚持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目前,已经有车主委托了专业的律师团队,正式启动了集体诉讼程序,要求法院判决小米退还定金,并按照选装件价款的三倍进行赔偿。
知名车评人闫闯在最新的视频中,更是毫不留情地对小米汽车进行了批判:“这就是典型的消费欺诈行为!没提车的用户就应该原价退车,提车的用户必须按照‘假一赔三’来处理。” 他的观点得到了很多网友的支持。有网友在评论区留言:“小米作为一家知名企业,竟然在宣传上玩这种套路,实在是太让消费者失望了。” 还有网友表示:“支持车主们维权,不能让车企随便欺骗消费者,必须让他们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从这起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消费者的权益是不容侵犯的,企业的诚信更是发展的根本。小米汽车这次的宣传问题,不仅伤害了广大车主的感情,也对自身的品牌形象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希望相关部门能够介入调查,让车主们得到合理的赔偿,也希望其他车企能够从中吸取教训,始终坚持诚信经营的原则,把消费者的信任放在首位。只有这样,汽车行业才能健康、稳定地发展,消费者才能更加放心地购买和使用汽车产品。
目前,这起维权事件还在持续发酵,最终能否实现 “退一赔三”,我们还需拭目以待。但无论结果如何,它都给整个汽车行业敲响了警钟:任何试图欺骗消费者的行为,最终都将付出沉重的代价。企业只有真诚对待消费者,才能赢得市场和口碑,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