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央视激辩混动VS纯电:增程技术成中国创新骄傲,消费者如何选?

    一、技术路线大论战:混动 VS 纯电,增程为何成破局关键?

    在央视《对话》节目中,一场关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的激烈辩论引发行业震动。中国一汽、奇瑞、深蓝汽车等车企高管与行业专家围绕 “混动 VS 纯电” 展开交锋,其中增程式技术成为焦点议题。深蓝汽车 CEO 邓承浩直言:“增程是中国在电动化变革中真正原创的技术方案,是中国人的骄傲。” 这一观点得到奇瑞等企业的认同,奇瑞执行副总裁李学用指出,在固态电池突破前,混动(含增程)将占其未来 5 年动力结构的 40%,并已将 “中国增程方案” 推向中东、南美市场。

    行业共识认为,增程技术巧妙融合纯电驾驶体验与燃油补能优势,既解决了纯电车型的里程焦虑,又规避了传统插混的复杂机械结构,成为极具中国特色的技术创新。数据显示,2024 年 1-10 月增程车型销量达 95 万辆,增速 101%,远超纯电(20%)和插混(74%),从理想、问界等先行者的探索,到如今 35 款增程车型在售或申报,增程已从 “小众路线” 跻身主流赛道。

    二、增程技术爆红:200 万销量背后的市场逻辑与技术底气

    增程技术的爆发式增长,本质是用户需求与技术进步的双向共振。从市场表现看,增程车型平均售价达 29.7 万元,远超市场 18 万元均价,以理想 L 系列、问界 M9 为代表的高端产品,凭借 “无续航焦虑 + 纯电静谧性” 的差异化优势,精准捕捉了家庭用户、长途出行场景的需求。2024 年 1-10 月,增程车型占新能源市场零售金额的 8.82%,印证其高端化定位与盈利能力。
    技术层面,增程系统通过 “单电机直驱 + 高效增程器” 的极简架构,实现了远超传统燃油车的能效比。

    例如深蓝超级增程 2.0 技术,搭载热效率 44.39% 的专用发动机,1L 油可转化 3.63kWh 电能,配合宁德时代 “骁遥电池” 解决低电量功率输出问题,让增程车在亏电状态下仍保持稳定性能。车企布局上,除理想、问界外,小鹏、极氪、哪吒等 20 余家品牌已加入增程阵营,预计 2025 年将有超 30 款增程车型上市,覆盖 15 万 - 100 万元价格带,形成 “油电同价” 的市场冲击力。

    三、为何说增程是 “中国原创方案”?三大优势打破国际技术路径

    增程技术的崛起,本质是中国车企对 “本土场景” 的深度理解:不同于欧美聚焦纯电、日本执着于氢燃料,中国市场面临充电基建不均衡、用户对续航高度敏感的现状,增程的 “可油可电” 特性成为最优解。从技术演进看,中国企业在增程器热效率、电池管理系统(BMS)等领域实现突破,例如阿特金森循环发动机工作转速区间压缩至 3000-4000rpm,热效率比传统燃油发动机提升 15%,配合自研电控算法,让增程系统在成本(比纯电少 40kWh 电池)与性能间达到完美平衡。
    对比国际市场,丰田、大众等跨国车企早期放弃增程路线,而中国品牌却将其打造成 “换道超车” 的利器。

    理想 ONE 开创 6 座增程 SUV 细分市场,问界 M5 以华为智能座舱赋能增程体验,深蓝 S7 将增程车型下探至 15 万元级,形成 “高端突围 + 中端普及” 的立体布局。这种 “场景定义技术” 的创新思维,正是增程被赞为 “中国方案” 的核心逻辑。

    四、消费者选择指南:三招判断你该买增程、纯电还是混动?

    按使用场景选:通勤为主选纯电,长途高频选增程

    • 城市通勤(日均≤50km):纯电车型优势显著,尤其配备 800V 高压快充(如小鹏 G9 充电 10 分钟续航 300km)或长续航电池(宁德神行 PLUS 电池纯电 1000km)的车型,配合家用充电桩,使用成本低至每公里 0.1 元,且无发动机噪音,适合短途代步。
    • 长途自驾 / 跨城出行(月均超 1000km):增程车是首选,满油满电续航超 1000km,加油补能 3 分钟满血复活,彻底告别充电桩排队焦虑。例如理想 L8 实测高速续航稳定在 800km 以上,问界 M9 增程版纯电续航 225km,日常通勤用电、长途用油,综合能耗仅 6L / 百公里。
    • 复杂路况(山区、低温):混动(插混)车型更均衡,其发动机可直驱车轮,在高速爬坡、电池低温衰减时保持动力输出,适合西北、东北等气候严苛地区。

    按预算选:15 万内看混动,20 万 + 增程纯电任选

    • 10 万 - 15 万元:优先考虑插混车型(如比亚迪秦 PLUS DM-i、吉利银河 L7),技术成熟且成本控制更佳,油耗低至 4L / 百公里,兼顾续航与性价比,但需接受发动机介入时的噪音与震动。
    • 20 万 - 30 万元:增程与纯电各有千秋。增程推荐理想 L7(6 座大空间)、问界 M5(华为智驾),纯电可选小鹏 G6(800V 超充)、广汽埃安 LX(续航 650km),前者适合 6 口之家,后者适合科技爱好者。
    • 30 万 + 高端市场:增程凭借 “无短板” 优势更受青睐,如理想 L9(空气悬架 + 后排大屏)、仰望 U8 增程版(原地掉头 + 涉水模式),兼顾豪华体验与全场景适应性;纯电则需依赖超充网络,适合北上广深等基建完善城市。

    按长期成本选:纯电维护省,增程补能快,混动 “两头顾”

    • 纯电车型:初期购车成本高(电池占 40% 成本),但维护简单(仅需换齿轮油),年均保养费约 2000 元,适合长期持有(5 年以上)。
    • 增程车型:购车成本中高,需定期更换发动机机油、滤芯,年均保养费 4000 元,但补能灵活,油价波动对使用成本影响小,适合 3-5 年换车周期用户。
    • 混动车型:机械结构复杂(含变速箱、电机),维护成本最高(年均 6000 元),且电池容量小(通常≤30kWh),纯电续航短,适合过渡期用户。

    五、行业展望:增程不是终点,而是中国电动化的 “跳板”

    尽管增程技术风头正劲,但其并非终极解决方案。车企高管在央视对话中坦言,增程的爆发是 “技术路径多元化” 的体现,随着固态电池(2025 年量产)、超充网络(2024 年新增 10 万根超充桩)的完善,纯电车型将逐步解决续航痛点,而增程技术则会向 “高效化、轻量化” 进化,例如小米 rumored 增程方案将尝试集成式增程器,降低体积与重量。
    对消费者而言,无需纠结 “技术路线对错”,关键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追求极致性价比选混动,向往无焦虑出行选增程,痴迷科技体验选纯电。正如岚图 CEO 卢放所言:“未来一定是多元动力时代”,而增程技术的崛起,不仅是中国车企的创新突围,更让世界看到新能源汽车的 “中国智慧”。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