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夏季来临,要对车辆做哪些特殊的保养?以下4点不可忽视!

    吴悠说车头像吴悠说车头像
    吴悠说车05-20


    夏天一到,气温飙升,爱车就像进入了“高负荷作战期”。那么哪些情况需要注意呢?

    去年我就因为没做好夏季专项保养,吃了不少苦头。

    结合这几年的经验,分享几个夏天养车不可忽视的细节,都是亲身踩过的坑,希望能帮大家避开雷区。

    一、冷却系统:给发动机“降降火”

    亲身经历: 前年夏天自驾去郊区,路上突然发现水温表直逼红线,赶紧靠边停车。打开发动机舱一看,冷却液壶都见底了,还好附近有维修店,不然差点要叫拖车。


    养护重点:

    - 查防冻液: 防冻液不仅防冻,还能防沸(沸点通常高于105℃)。建议冷车时查看液面是否在MAX-MIN刻度之间,两年以上未更换的直接换掉,别心疼钱。

    - 洗散热器: 散热器上的柳絮、昆虫尸体和灰尘会影响散热,我每年春天后都会用高压水枪(远距离)冲洗,今年还加了个散热器防护网,省心不少。

    - 看风扇运转: 启动空调后,观察电子扇是否正常启动,去年我同事就是风扇继电器坏了没发现,差点把发动机“煮熟”。

    二、轮胎:警惕高温下的“隐形杀手”

    亲身经历: 去年暴雨天开车,突然感觉方向盘发飘,下车一看右后轮胎压只有1.8bar(标准2.5bar),胎侧还有一道隐蔽的裂纹。幸亏发现及时,不然高速上可能爆胎


    养护重点:

    - 控胎压: 冷胎胎压建议比标准值低0.1-0.2bar(热胀冷缩原理),也就是2.4bar就可以。每半个月用胎压计测一次,尤其跑长途前。我的习惯是上车前踢两脚轮胎,鼓包、变形一眼就能看出。

    - 看胎纹深度: 夏季雨水多,胎纹深度不足容易打滑,我去年刚换了四条排水性好的轮胎,雨天刹车距离明显缩短。

    - 避坑躲坎: 遇到坑洼减速通过,别以为轮胎耐造,我朋友的胎侧就是过坑时硌出了鼓包,只能换新。

    三、空调系统:别让“清凉”变“煎熬”

    亲身经历: 前年入夏第一次开空调,一股酸臭味扑面而来,熏得我直皱眉。去店里拆开滤芯一看,全是灰尘和树叶,师傅说长期不清理还可能滋生霉菌


    养护重点

    - 换空调滤芯: 建议每年夏天前换一次,自己动手就行(参考车辆说明书)。我现在用的是带活性炭的滤芯,不仅能过滤花粉,还能吸附异味。

    - 洗蒸发箱: 空调异味大多来自蒸发箱冷凝水发霉,去年我买了瓶泡沫清洗剂,从空调进风口喷入,怠速运转10分钟,异味基本消失。

    - 测制冷效果: 启动空调后,用手感受就行。正常应在6-10℃之间。如果风量小、制冷慢,可能是制冷剂不足或压缩机故障,别拖着,早修早省心。

    四、雨刮片:雨季行车的“安全保障”

    亲身经历: 去年暴雨天开车,雨刮片刮过之后玻璃上全是水痕,视线模糊得像蒙了层雾,只能龟速前进。后来花50块换了对新雨刮,瞬间“高清”。


    养护重点:

    - 看胶条状态: 用手摸雨刮胶条,如有硬化、裂纹或毛刺,直接换掉。我的经验是每年入夏前换一次,反正不贵,别等刮不干净了才想起换。

    - 看刮水效果: 喷玻璃水试刮,若出现跳动、异响或残留水痕,可能是胶条老化或玻璃油膜导致。可以先用去油膜清洁剂擦玻璃,无效再换雨刮。

    - 停车避暴晒: 雨刮片长期暴晒会加速老化,停车时尽量避免直射,我现在养成了下车后把雨刮竖起来的习惯,能延长使用寿命。(我有一个同事,每次在外面停车都把雨刷竖起来,因为停车灰尘大,沙粒进缝隙,一刮动,伤玻璃和雨刷。

    结语:养车如养娃,细节见真章

    夏季养车说复杂不复杂,但这四个系统环环相扣,任何一个出问题都可能影响行车安全

    与其等故障找上门,不如主动做好预防。

    现在每次坐进车里,看着仪表盘各项指标正常,空调吹出清爽凉风,雨刮把雨水刮得干干净净,心里特别踏实——这大概就是养车带来的小确幸吧。

    (PS:最后提醒一句,夏季车内别放打火机、香水等易燃易爆物品,前阵子看到新闻说有人把充电宝忘在车里,暴晒后差点爆炸,安全无小事,多留个心眼总没错!)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