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一则重磅消息震动汽车圈:梅赛德斯-奔驰宣布年内将关闭国内超100家4S店。这个曾以"优雅前行"著称的百年豪华品牌,正在经历13年来最剧烈的渠道变革。从2012年不足50家门店狂飙至700+家,再到如今"断臂求生",奔驰的抉择折射出传统燃油车时代的集体焦虑。
一、价格绞肉机下的生存困局
2024年奔驰在华销量71.4万辆,同比下滑7%,今年一季度跌幅扩大至10%。表面看是新能源冲击的结果,实则源于经销商体系的恶性内耗。北京某奔驰4S店销售透露:"同一商圈5家门店争夺客户,E级车成交价跌破30万,卖一台倒贴2万保养费。"这种饮鸩止渴的降价策略,让单车促销成本暴涨30%,毛利率从9%跌至7.3%。
更严峻的是,700家门店的运营成本已成天文数字。二线城市单店年租金超800万,员工成本占营收15%,而新能源车保养频次仅为燃油车1/3,传统售后收入持续萎缩。上海某经销商算过一笔账:每月卖50台车才能覆盖场地开支,但实际销量连30台都难以保障。
二、电动化转型的双重阵痛
在电动化赛道上,奔驰的迟缓令人咋舌。首款纯电平台车型EQE上市半年月销不足千辆,被网友戏称"电动杂牌"。反观蔚来ET7,凭借换电体系和智能座舱,月销稳定破万。更尴尬的是,奔驰投入超百亿研发的MB.EA平台,首款车型CLA电动车因设计争议备受质疑。
但转型已容不得退缩。奔驰将北京、上海研发中心600余人团队聚焦智能座舱开发,新一代MB.OS系统将支持L2++级自动驾驶。2025年上市的CLA电动车,标志着奔驰正式押注中国智能电动赛道。
三、渠道重构的生死博弈
奔驰此次关店并非简单"做减法",而是渠道战略的彻底重构:
1. 空间革命:将700家门店精简至500+家,单店面积缩减40%,增设VR试驾舱和电池检测中心
2. 角色转型:经销商从销售执行者变为"服务管家",收入重心转向保险代办、充电桩安装等增值服务
3. 利益再分配:推行"基础佣金+服务分成"模式,库存压力由厂家承担,经销商毛利率有望回升至12%这种变革正在引发连锁反应。广州某退网经销商转型蔚来展厅后,单店月销量反超原有奔驰门店;杭州奔驰体验中心引入蔚来换电站后,客流量提升60%。新旧势力的碰撞,正在重塑豪华车渠道生态。
四、百年品牌的破局启示
奔驰的阵痛揭示出传统车企转型的三大定律:
• 规模效应失效:燃油车时代"多开店=多卖车"的逻辑,在电动车时代彻底崩塌
• 用户主权觉醒:年轻消费者更看重服务体验而非品牌溢价,倒逼渠道服务升级
• 生态竞争决胜:单打独斗的4S店模式难敌"车企-充电网络-用户社区"的体系化竞争
值得玩味的是,奔驰收缩4S店的同时,却在加速布局"星随行"移动服务中心和电池银行。这种"轻资产+重服务"的新模式,或许能为传统豪华品牌转型提供新思路。当汽车从机械产品进化为智能终端,渠道变革已不仅是阵痛,更是新生的必经之路。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