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六组数据解码中国市场:为何全球目光持续聚焦?

    广交会现场意向出口成交254.4亿美元、上海车展吸引101万人次海内外观众、消博会参展规模创历届新高……2023年以来,一组组亮眼数据勾勒出中国市场的蓬勃生机,也向世界传递出一个清晰信号:这里,仍是全球资本与企业眼中的“机遇高地”。

    展会经济:丈量开放热度的“晴雨表”

    作为中国外贸的“风向标”,第133届广交会交出了意向出口成交254.4亿美元的成绩单,较上届增长超15%。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等“中国制造新名片”成为外商采购清单上的热门品类,折射出中国产业链升级的吸引力。而首届上海国际车展以101万人次的观展规模刷新纪录,特斯拉、奔驰等全球车企携首发车型竞逐中国市场,更印证了这里作为“全球最大汽车消费市场”的战略地位——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球60%,市场潜力令竞争者无法忽视。

    消费升级:14亿人口的“需求磁场”

    第三届消博会汇聚65个国家和地区的3300余个品牌,参展规模创历史新高,其中全球新品首发数量同比增长30%。从法国红酒到瑞士腕表,从日本美妆到意大利家具,各国精品集中亮相的背后,是中国中等收入群体超4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6%的消费基本面。商务部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5.4%,消费已连续8年成为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这片“消费蓝海”正以日均超10亿元的零售规模,吸引全球品牌竞逐。


    外资布局:用真金白银投票的“信心指数”

    市场吸引力的最直接体现,是外资用脚投票的结果。2023年一季度,中国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4.9%,其中高技术产业外资增速达18%。巴斯夫在湛江投建100亿欧元的化工一体化基地,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正式落地,苹果公司将30%的iPhone产能转移至中国……这些标志性项目背后,是中国完备的产业配套、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以及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世界银行《2023年全球营商环境报告》显示,中国营商环境全球排名较五年前提升15位,稳居全球前30。


    创新引擎:引领产业变革的“引力内核”

    在苏州,全球500强企业设立的研发中心超200家;在深圳,每平方公里有8.5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中国正从“世界工厂”向“创新策源地”跃迁:2022年研发经费投入突破3万亿元,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升至第11位,5G基站数、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居世界首位。这种创新势能,让高通、微软等企业纷纷将亚太研发总部迁至中国,博世集团更宣布未来三年在中国投入超30亿元用于自动驾驶研发——他们深知,贴近中国市场,才能抓住全球科技变革的“未来钥匙”。


    开放平台:联通世界的“机遇枢纽”

    从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进入倒计时,到雄安新区吸引1500余家外资企业落户;从RCEP全面实施带来的贸易便利化,到“一带一路”倡议下150多个国家的务实合作,中国正以更高水平开放打造“全球合作超级联系人”。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达2万亿美元,中欧班列开行量同比增长10%,这些开放平台犹如磁石,将全球资源要素不断向中国市场集聚。


    民生底色:可持续发展的“潜力蓝海”

    当银发经济催生“适老化改造”万亿市场,当Z世代推动“国潮消费”年均增长20%,当乡村振兴释放县域消费新活力,中国市场的层次感与纵深性愈发凸显。麦肯锡报告指出,中国2030年个人消费将达12.7万亿美元,相当于当前整个欧洲的消费规模。这片土地上,既有一线城市的潮流前沿,也有下沉市场的广阔天地,既有即时消费的火热,也有长期主义的机遇——这,正是中国市场最独特的魅力。


    六组数据,六个维度,共同勾勒出一个充满韧性、活力与机遇的中国。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上升的当下,这里始终是稳定器、增长极,更是各国企业共享发展红利的“梦想之地”。正如一位跨国企业CEO所言:“错过中国,就等于错过未来。”这份源自市场的坚定信心,终将转化为全球经济复苏的强劲动能。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