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在上月发布的第二代钠电池达到了175Wh/kg;
而且实验室样品已经做到 220Wh/kg,直逼磷酸铁锂电池的上限。

针刺测试,这可是电池安全的 “地狱级考试”。
以往锂电池针刺后大概率会起火爆炸,但钠电池凭借独特的热稳定性;
在针刺、电钻穿透等极端测试中都做到了 “不起火、不爆炸”;

热失控起始温度高达 200℃,比锂电池安全得多。

钠离子电池的发展历程堪称一部 “逆袭史”
2021 年宁德时代发布第一代钠电池时,能量密度只有 160Wh/kg,主要应用在低速电动车和储能领域。
短短四年时间,通过硬碳负极优化、聚阴离子正极材料升级等技术迭代;
第二代产品已经能满足乘用车和商用车的需求。
应用场景

商用车领域:
宁德时代推出的 24V 重卡启驻一体蓄电池,能在 - 40℃极寒环境下一键启动;
使用寿命超过 8 年,成本比传统铅酸电池降低 61%;
2025 年6月将率先搭载在一汽解放车型上。
中科海钠的 “海星” 电池则支持 20 分钟快充,循环寿命超 10000 次;
专为电动重卡高频使用、全天候运营设计。

储能领域:
全球最大的钠电池储能项目 —— 大唐湖北 100 兆瓦 / 200 兆瓦时电站已经投运;
云南文山的 40 兆瓦 / 40 兆瓦时构网型储能系统更是实现了调峰、调频、黑启动等多场景融合应用。
值得一提的是,钠电池还能和锂电池 “混搭” 使用。
宁德时代的 “骁遥双核架构” 通过钠锂协同,让 A0 级电动车在极寒地区续航比纯锂电车型多 50 公里,真正做到 “取长补短”。
两大瓶颈

钠电池要真正 “挑大梁” 还需突破两大瓶颈:
一是进一步提升能量密度,目标直指 300Wh/kg;
二是完善回收体系,目前钠电池回收技术仍处于实验室阶段。
但可以预见,随着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巨头的持续投入,
钠电池将在商用车、储能等领域率先实现规模化替代,成为新能源赛道的 “新势力”。
未来

虽然钠电池目前能量密度(175-220Wh/kg)还略低于磷酸铁锂;
但它在资源和成本上的优势堪称 “降维打击”:
资源优势:
钠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是锂的 1000 倍,且主要来自海水和盐湖,不存在 “锂矿卡脖子” 风险。
成本潜力:
钠电池材料成本比锂电池低 30%,随着规模化生产,未来有望进一步压缩成本。
注:参数及数据来源于宁德时代发布会相关介绍以及网络公开资料。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