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日本汽车,真的要“凉凉”了?出口量以及生产量逐年下降

    感性老道头像感性老道头像
    感性老道05-16

    曾经,日本汽车那可是在全球汽车市场上风光无限,丰田、本田、日产这些品牌,满大街都是,质量可靠、性价比高,深受消费者喜爱。但最近这几年,情况好像不太对劲了,日本汽车的出口量和全球销量都在不断减少,这不禁让人想问,日本汽车行业这是要走向落寞了吗?

    先看看数据,那叫一个扎心。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达到585.9万辆,成功取代日本,成了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而日本汽车出口量只有421万辆 。再瞧瞧今年第一季度全球销量排名,虽说丰田、本田、铃木、日产这些日本品牌还在前十行列,但比亚迪、吉利等中国品牌势头很猛,一路赶超。

    日本汽车行业这下滑趋势,原因是多方面的。咱先聊聊新能源转型这事儿,这简直就是日本汽车行业的“滑铁卢”。在全球都大力发展电动汽车的时候,日本车企还在氢能源上死磕,对充电式新能源赛道重视不够。就说中国市场吧,比亚迪、小米这些新能源品牌,靠着技术和性价比,占了70%的市场份额。可日系车呢,还在靠轩逸、天籁这些燃油车型撑场面,电动化布局那叫一个缓慢。日产就算后面打算引入中国技术出口海外,短时间内也很难挽回局面。

    再说说美国关税这“大棒”,直接把日本汽车的成本优势给敲没了。美国对进口车加征25%关税,本田40%在美销售车辆成本激增。日产和本田没办法,只能把思域混动产线从日本转移到美国,可新建产能得花不少钱,这不是雪上加霜嘛。而且,日产在美国的库存周转时间超过100天,为了清库存,只能打价格战,提供高额折扣,利润空间被压得死死的。从企业内部来看,日本车企的战略失误和管理问题也很严重。长期押注氢能源,导致在电池技术、智能驾驶这些领域,被中美车企远远甩在后面。企业内部官僚主义严重,决策效率低下。就拿日产前CEO戈恩说的,决策流程繁琐,效率低得不行。本田和日产合并谈判,就因为控制权争议破裂,这也暴露了日企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

    从市场表现来看,日本汽车在中国和美国这两大重要市场,都遭遇了困境。在中国,除了前面说的新能源转型慢,市场份额被中国品牌抢占之外,日系品牌为了应对竞争,只能降价促销,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在美国,关税影响下,日本汽车销量下滑,库存积压严重。面对这些困境,日本车企也在想办法自救。日产打算在三年内削减5000亿日元成本,整合阿根廷、墨西哥工厂,还计划引入中国供应商优化供应链。

    丰田加速混动车型投放,本田则聚焦东南亚两轮车业务,想走出差异化路线。日产还打算把中国技术输出海外,借助本土合作伙伴重塑竞争力。不过,这些自救措施能不能成功,还得打个问号。全球汽车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迅猛,日本车企要是不能加快电动化转型,优化全球供应链,提升创新能力,就算一时能缓解困境,长远来看,还是很难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