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日产汽车创史上第三大亏损:断臂自救能否绝地重生?

    遇见浮光头像遇见浮光头像
    遇见浮光05-14

    财报数据触目惊心:从盈利到巨亏的生死转折

    2024年4月至2025年3月,日产汽车交出了一份堪称“灾难级”的财报:净亏损6709亿日元(约326亿元人民币),较上一财年4266亿日元净利润暴跌257.3%;全球销量同比下滑2.8%至335万辆,营业利润率仅0.6%,创下自2000年金融危机和2020年疫情以来的第三大年度亏损。

    营收下滑:合并净销售额12.6万亿日元(约612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0.4%;

    利润崩塌:营业利润暴跌87.7%至698亿日元(约34亿元人民币);

    市场萎缩:中国区销量仅69万辆,较三年前腰斩;美国市场库存周转超100天,依赖大额折扣清仓。

    断腕自救:裁员2万、关厂7家,成本砍掉5000亿日元

    面对巨额亏损,新任CEO伊万·埃斯皮诺萨推出名为“Re:Nissan”的复兴计划,核心举措包括:

    极限降本:到2026财年削减5000亿日元成本,关闭全球7家工厂(包括墨西哥、阿根廷、泰国及印度工厂),裁员2万人(占员工总数15%),65%来自制造部门。

    战略收缩:聚焦美国、中国、日本等6大核心市场,暂停2026年后新车型研发,缩短开发周期至30-37个月,零部件复杂度降低70%。

    新能源押注:中国市场“重仓”电动化,计划投入百亿元研发资金,推出本土化新能源车型并扩大出口。


    日产的困境与战略失误

    1. 新能源转型迟缓,错失黄金窗口期

    日产曾以全球首款量产电动车“聆风”引领行业,但此后十年陷入停滞。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已达40%,而日产在华新能源车型寥寥无几,仍依赖轩逸、天籁等燃油车支撑。反观比亚迪、吉利等中国品牌,已通过快速迭代和成本优势抢占市场。

    2. 管理决策迟缓,联盟裂痕加剧

    前董事长戈恩直言“管理层决策缓慢”是日产衰落的根源。雷诺-日产联盟松动,本田合并谈判破裂(因日产拒绝被全资收购),暴露了日产在战略协同和资源整合上的被动。

    3. 地缘风险与成本失控

    美国对进口车加征25%关税,迫使日产将Rogue车型生产转移至美国,但成本压力未解。同时,全球产能利用率不足60%,冗余产能拖累现金流。

    未来展望:背水一战,胜算几何?

    尽管“Re:Nissan”计划目标明确,但执行风险不容忽视:

    裁员与关厂阵痛:2万人裁员可能引发劳资矛盾,工厂关闭需承担高额遣散费及资产减值损失。

    中国市场能否翻身?日产计划2026年前推出多款新能源车,但面对比亚迪、特斯拉的碾压式竞争,其技术储备和品牌号召力存疑。

    联盟合作能否破局?与本田、三菱的局部合作或难弥补雷诺联盟弱化的影响,全球供应链重塑亦需时间。

    日产汽车的危机,是传统车企在电动化、智能化浪潮下战略滞后的缩影。若“Re:Nissan”计划无法在三年内扭转现金流、重塑产品力,这家百年车企或将被时代洪流吞没。然而,背水一战的决心与聚焦核心市场的果断,或许是其绝地求生的最后筹码。

    次阅读
    评论
    1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1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