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网约车行业虚假订单问题频发,甚至出现车队长要求队员集体下假单的极端现象。
近日,山西太原的一位网约车司机,深夜接单发现订单异常后,试图与乘客沟通取消,却被告知对方“也是被逼无奈”。

对话中,更是表示:“我没办法,要不明天封我号,(希望)理解。”

更令人震惊的是,当地同行曝光的一条车队长群内消息显示,疑似存在组织性集体违规行为——车队长公开要求队员“@所有人,下假单起步价,挂司机让其取消”。

目前,暂时不知道该事件的真实性,一旦有司机使用假单攻击同行,受害者可能以同样手段反击。
在机场、火车站等热门区域,高客单价的长途订单(即“大单”)是司机收入的核心来源。然而,随着网约车市场饱和,司机数量激增,平台派单规则往往依赖“排队机制”。
若同行通过“假单”诱导他人接单后取消,目标司机会因订单取消率上升而掉出队列,从而为其他竞争者腾出位置。这种“损人利己”的手段成为部分司机抢夺资源的“捷径”。最终演变为群体性互害行为。
网约车行业的虚假订单乱象,本质是市场饱和与规则失衡下的畸形产物。若放任自流,不仅司机群体陷入“囚徒困境”,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将受阻。根治这一问题,需平台优化派单机制、提升技术反作弊能力,监管部门完善立法与执法协同,而司机群体亦需重建职业伦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