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于网络
轮胎这个东西,生活中到处都存在。小到电动车自行车,大到汽车飞机,大家肯定不陌生!但有意思的是,中国虽然是轮胎的生产大国,但却不是轮胎生产强国。
在高端轮胎方面,中国一直以来都需要从国外进口,比如国产C919大飞机的轮胎就是美国和法国两家航空用品制作公司生产的。而且更为可怕的是,国内轮胎约80%的市场都被外资侵占。那么问题来了:全球轮胎品牌中,品牌价值排名TOP 10的都是谁吗?今天我们就给大家分享一下!
赛轮轮胎:中国唯一入围品牌
赛轮轮胎以9亿美元的品牌价值位列全球第十,是中国唯一进入前十的轮胎品牌。该品牌隶属于山东青岛的赛轮集团,成立于2002年,主要生产高性能轿车轮胎、SUV轮胎及工程机械轮胎。赛轮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逐年提升,并在东南亚、欧洲和北美设立生产基地。2025年,赛轮在全球市场的销售额达到35亿美元,其中海外市场占比超过40%。尽管赛轮在技术创新上投入较大,但与头部品牌相比,其品牌溢价能力仍显不足。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佳通轮胎:新加坡品牌的中国布局
佳通轮胎以10.7亿美元的品牌价值排名第九,总部位于新加坡,但主要市场在中国。1993年进入中国后,佳通在上海设立总部,并在安徽、福建、重庆等地建立生产基地。2025年,佳通在中国的市场份额约占8%,主要供应中低端市场。该品牌在赛车领域有所涉足,曾为部分拉力赛提供轮胎,但在高端乘用车和商用胎领域的影响力有限。
优科豪马:日本品牌的全球化策略
优科豪马(原横滨轮胎)以14.9亿美元的品牌价值排名第八。该品牌成立于1917年,2008年更名后加速全球化,在美国、泰国、菲律宾等地设厂。2025年,优科豪马在全球轮胎市场的占有率约为3.5%,主打节能环保型轮胎,并在电动汽车专用胎领域有所突破。不过,其在欧洲市场的表现较弱,主要依赖北美和亚洲市场。
韩泰轮胎:韩国轮胎的代表
韩泰轮胎以16.6亿美元的品牌价值排名第七,是韩国最大的轮胎制造商。该品牌成立于1941年,早期以低价策略打开市场,后逐步向高端转型,成为宝马、奔驰等品牌的供应商。2025年,韩泰在全球市场的营收达75亿美元,其中欧洲和北美市场贡献超过60%。韩泰在自修复轮胎和静音轮胎技术上投入较多,但品牌溢价仍落后于欧美巨头。
倍耐力:意大利老牌的中国资本背景
倍耐力以19.4亿美元的品牌价值排名第六,成立于1872年,是历史最悠久的轮胎品牌之一。2015年,中国化工集团收购倍耐力多数股权,但控制权仍由意大利管理层掌握。倍耐力主打高端市场,是法拉利、兰博基尼等超跑的指定供应商。2025年,其F1赛事轮胎业务贡献了约12%的营收,但在大众消费市场的份额较小。
邓禄普:从英国到日本的品牌变迁
邓禄普以19.5亿美元的品牌价值排名第五,最初是英国品牌,现属日本住友橡胶。该品牌在赛车和摩托车轮胎领域有较强影响力,2025年全球营收约80亿美元。邓禄普在中国、印尼和巴西设有工厂,但在欧洲市场的竞争力有所下滑,主要依赖亚洲和北美市场。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固特异:美国轮胎巨头的市场调整
固特异以22.6亿美元的品牌价值排名第四,成立于1898年,是美国最大的轮胎制造商。2025年,固特异在全球市场的营收达150亿美元,但利润率低于米其林和普利司通。该品牌近年来加大电动汽车轮胎研发,并与特斯拉等车企合作,但在亚洲市场的增长放缓。
马牌轮胎:德国制造的稳健表现
马牌轮胎以39亿美元的品牌价值排名第三,是欧洲最大的轮胎供应商。该品牌创建于1871年,主要供应奔驰、宝马等高端车企。2025年,马牌在全球市场的营收达220亿美元,其中60%来自欧洲。其在自动驾驶汽车轮胎技术上的投入较大,但在亚洲市场的本土化程度不足。

图片来源于网络
普利司通:日本轮胎的全球竞争力
普利司通以82.5亿美元的品牌价值排名第二,是日本最大的轮胎企业。2025年,其全球营收超过280亿美元,在美洲和亚洲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普利司通在节能轮胎和矿山工程胎领域技术领先,但近年来在电动汽车专用胎上的创新速度放缓。
米其林:全球轮胎行业的领导者
米其林以87.6亿美元的品牌价值排名第一,2025年全球营收突破300亿美元。该品牌在高端乘用车、飞机轮胎和赛事轮胎领域占据绝对优势,并主导F1和勒芒24小时耐力赛的轮胎供应。米其林在智能轮胎和可持续材料研发上投入巨大,但面临亚洲品牌在中低端市场的价格竞争。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最后
尽管米其林和普利司通长期垄断行业前两名,但亚洲品牌的崛起正在改变市场格局。中国赛轮轮胎虽进入前十,但与头部品牌的差距仍然巨大,反映出中国轮胎产业在品牌溢价和技术创新上的短板。未来,电动汽车和智能轮胎的竞争可能重塑行业排名,而过度依赖传统燃油车市场的品牌或将面临淘汰。

数据来源于网络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