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从万人抢订,到车主要求“退车”,小米SU7 Ultra玩砸了?

    车主指南头像车主指南头像
    车主指南05-13

    小米从宣布造车之日起就一直有着“泼天的流量”,不论是小米工厂建设进度,还是小米生产资质是否拿到手,一切有关小米汽车的话题似乎都备受网友的关注。2024年3月28日,万众期待的小米SU7终于上市,新车上市4分钟大定破万、上市7分钟大定破2万、上市24小时大定破8.8万辆……

    本以为一年时间过去了小米汽车热度会有所回缓,没想到今年2月份小米SU7 Ultra(图片|配置|询价)上市时再现“万人抢订”的盛况,售价52.99万起的小米SU7 Ultra上市10分钟大定破6900辆、上市2小时大定破10000辆,提前完成全年销量目标。

    小米SU7的出现让很多人惊呼原来汽车市场还能如此热闹,然而当流量大到一定程度时,车辆稍微有点负面新闻就很容易遭到流量的反噬。不久前,有用户在拆解小米SU7 Ultra后发现挖孔前机盖疑似“货不对板”,质疑小米汽车“虚假宣传”。随后国内多地小米SU7 Ultra车主自发组建维权群,目前已经有近400名车主集体要求无损退车,还有车主已委托律师准备起诉小米,要求“退一赔三”。

    小米官方曾宣称小米SU7 Ultra挖孔前机盖“完全复刻”小米SU7 Ultra原型车,为车头增加2个空气动力学风道,改变内部结构,实现高效导流并由风道导向轮毂散热,整车最大下压力可达2145kg。然而用户拆解后发现挖孔机盖内部结构和普通版完全相同,用“可视化烟雾”往风道处喷前机盖处却没有任何动静,质疑挖孔机盖装饰功能大于实用价值。

    另外大家还对小米SU7 Ultra这款挖孔机盖的价值产生质疑,官方选装价高达4.2万元,但有用户粗略估算后认为现有小米SU7 Ultra前舱盖的成本最高约1万元,和官方定价有着极大的差距,而多花这笔钱选来的挖孔机盖不仅散热效果不佳、下压力提升不大、减重效果不明显(仅减重1.3kg),现在还被网友调侃成“智商税”,着实是让车主有些笑不出来了。

    小米官方在5月7日已经针对此事公开致歉,称此前信息表达不够清晰,对未交付的订单提供限时改配服务,为已提车和锁单用户赠送2万积分,但这样的回应并未得到车主的认可,车主喊话雷军“保持真诚”,只有直面质疑才能挽回口碑。

    针对车主无损退车的要求,小米官方客服也给出了回应,表示用户可以申请取消订单,但定金不退。至于后续小米官方是否会再度回应此事,亦或者推出其他赔偿政策目前还不得而知,希望车企能够尽快出台应对措施,以免品牌形象进一步受损。

    目前很多网友都认为小米SU7 Ultra这波算是玩砸了,后续销量想要实现增长恐怕会更加困难。但其实除了这起事件外,小米SU7此前被爆出的负面新闻已经不算少了,有车主深夜飙车时速达到300km/h、有车主为了绕开“驾驶安全保护功能”花钱雇人“代跑”解除限速、有车主超速撞飞路旁电瓶车、有车主为泄愤驾车连撞路面多辆摩托车……

    虽然小米SU7事故频发的主要责任在于车主,但当类似的违法违规行为多了以后,大家难免会对小米SU7及车主产生不好的印象,久而久之车主很容易被贴上“鬼火少年”的标签,就像当年的本田思域一样,不过思域好在价格够便宜,形象再不好也始终有用户愿意买单,但小米SU7 Ultra不一样,很多车主买这款车就是为了提供“情绪价值”。

    有博主很早就已经订购小米SU7 Ultra,该博主坦言买这款车就是为了情绪价值,在经过漫长的等待后,如今只需要再等6-9周就能喜提新车,但经过这几波事件后博主认为这款车能提供的情绪价值有些不太够了,提车或许也早已没有了当初的那股兴奋劲。

    想想也是,花五十多万买小米SU7 Ultra的人大多不是奔着动力、配置去的,车主想要的是开车出门时路人的声声惊叹,当在路上看到一辆“挖孔机盖”小米SU7时,车主想听到的是路人的一句“哇!小米SU7 Ultra”,而不是听到“哇!4.2万智商税”或者“哇!鬼火少年的标配”。

    次阅读
    8评论
    9赞同
    收藏
    分享
    8评论
    9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