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最近动作挺大,说未来三年要出30款新车,大部分是新能源车。2026年还要推20多款纯电、插混和增程车型,专门为中国市场设计。现在一汽、上汽和安徽大众已经先放出三款概念车,分别是ID. AURA、ID. ERA和ID. EVO。这三辆车看起来像是大众转型的试验品,但具体能卖成什么样还不知道。

ID. AURA是款纯电轿车,用的是大众自己研发的CMP平台,专门给中国造的。这车风阻系数低,跑起来省电,设计上线条流畅,车灯造型比较犀利。内饰简单,中控屏和方向盘集中控制大部分功能,还有个能听懂人话的AI助手,能控制空调、导航这些。辅助驾驶能跟车、变道,但最高只能到L2++,具体能不能用好还得看实际路测。

ID. ERA是增程式SUV,综合续航能到1000公里,纯电能跑300公里,油发电能跑700公里。车头贯穿灯带挺显眼,车顶没装突兀的激光雷达,藏在后视镜后面了。内饰六座布局,第二排座椅像商务舱,副驾还有“女王座”,能各种调节。车里屏幕多,前排大屏能分屏用,后排有吸顶屏看视频。语音控制能听四个方向的声音,但反应速度够不够快还不清楚。

大众说自己研发的CEA架构能减少30%控制单元,造车成本降40%,研发速度提30%。但实际生产会不会出问题?比如之前MEB平台就闹过软件bug,这次新架构能不能稳定运行?另外,增程式技术现在挺火,但比亚迪、理想都玩得不错,大众这时候入局会不会晚了?

ID. AURA和ID. ERA都主打智能,但国产车比如小鹏、蔚来这些早就在智能座舱和辅助驾驶上下功夫了。大众的AI助手是基于大语言模型,但用起来会不会卡顿?语音控制四个区域乘客,实际开车时会不会互相干扰?还有,增程式车充电方便吗?现在充电桩多在城里,跑长途找桩麻烦,但ID. ERA有油发电,可能更适合没充电条件的家庭。

大众说这些车是为中国市场定制,但价格还没公布。如果定价太高,年轻人可能更愿意选国产车;如果太低,会不会影响品牌溢价?另外,现在新能源车竞争激烈,特斯拉降价,比亚迪推新款,大众的新车能靠什么突围?设计?技术?还是品牌?

ID. ERA的六座布局和豪华配置,瞄准的是家庭用户,但国产SUV比如蔚来ES6、问界M7也差不多,大众得靠什么赢过他们?比如空间更大?续航更准?还是保养便宜?现在看宣传,ID. ERA的主动进气系统能优化发电效率,但实际开起来油耗表现如何?冬天电池会不会掉电严重?

大众说自己用了新平台和架构,但消费者更关心实际体验。比如,ID. AURA的AI助手能不能准确听懂方言?语音控制空调时会不会误操作?还有,辅助驾驶在复杂路况下能不能稳定工作?比如突然窜出来的电动车、施工路段,系统会不会慌?

现在新能源车市场变化快,大众这次押宝三款概念车,但能不能真变成爆款还不一定。国产车在智能化和续航上已经占优,大众得靠品牌和质量扳回一局。不过年轻人现在买车更看性价比和科技感,大众的新车能不能平衡这两点,还得等上市后看销量。
最近车展上这三款车挺吸引眼球,但普通消费者更关心价格、续航和维修成本。大众如果真能把成本降下来,说不定能抢到一部分市场。不过现在国产车更新太快,大众得抓紧时间,不然可能又被落下。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