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信息安全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解析

    金铜桥头像金铜桥头像
    金铜桥05-09

    一、标准概述

    1. 发布与实施
    • 发布日期:2021年10月11日,实施日期:2022年5月1日。
    • 适用范围:针对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燃料电池汽车的车载终端、企业平台、公共平台之间的数据通信安全。
    1. 核心目标
    • 防止敏感信息泄露(如车辆位置、用户隐私),保障车辆控制系统的安全性,抵御远程攻击和非法篡改。


    二、信息安全技术要求

    1. 车载终端安全
    • 硬件防护:禁止隐蔽调试接口(如JTAG、UART),要求PCB敏感线路隐藏设计(如多层板内层布线)。
    • 固件安全:启动时需校验Bootloader和系统镜像的数字签名;可信根存储区需防篡改。
    • 数据安全:存储数据强制加密(支持国密SM2/SM3/SM4或AES-128+算法),安全参数仅允许授权应用访问。
    1. 通信安全
    • 协议要求:强制采用TLS 1.2+协议,禁用SSLv3/TLS1.0等老旧协议。
    • 加密算法:优先国密算法(SM2/SM4),RSA密钥长度≥2048位,会话密钥定期更新。
    • 双向认证:车载终端与平台间需双向身份认证(证书或RSA 2048+),企业平台与公共平台需日志实时上传。
    1. 平台安全要求
    • 访问控制:分级权限管理(如管理员、运维人员、普通用户),操作日志需完整记录并支持溯源。
    • 漏洞管理:高危漏洞需在6个月内修复,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如OTA热修复)。
    1. 数据安全
    • 传输加密:实时数据采用AES/SM4加密,非业务端口必须关闭。
    • 隐私保护:匿名化处理用户位置、行驶轨迹等敏感信息,数据使用需合法合规。
    1. 固件升级安全
    • 升级包校验:完整性校验(哈希值比对)+来源真实性验证(数字证书)。
    • 失败熔断机制:签名校验失败立即终止升级,防止恶意固件注入。

    三、试验方法与合规验证

    1. 硬件测试
    • 拆解检查:使用5倍放大镜验证PCB无隐藏接口,尝试通过UART/SPI获取权限(应失败)。
    • 固件攻击试验:篡改Bootloader签名后刷入,验证系统是否拒绝启动。
    1. 协议与加密验证
    • 抓包分析:检查TLS版本、加密算法、心跳包机制,确保老旧协议被禁用。
    • 数据破译挑战:直接读取存储芯片验证是否为密文,尝试修改加密数据检验异常识别能力。
    1. 渗透测试
    • 网络攻击模拟:DDoS、中间人攻击(MITM)、端口扫描(非业务端口须关闭)。
    • 车载系统渗透:模拟黑客攻击车载通信网络(如CAN总线)和信息系统。
    1. 日志与审计
    • 日志完整性:伪造攻击日志写入,测试系统是否报警并阻断异常操作。
    • 断网暂存测试:验证日志暂存及网络恢复后的补传能力。

    四、行业影响与实施建议

    1. 技术升级要求
    • 硬件层:需采用车规级安全芯片(如支持国密的HSM模块)。
    • 软件层:开发团队需掌握TLS 1.3、国密算法集成能力。
    1. 合规成本

    安全芯片改造、渗透测试服务、年度漏洞维护费用显著增加。

    1. 市场机遇

    车规级安全芯片厂商(如NXP、TI)和第三方安全服务商(提供国标合规认证包)迎来爆发期。

    1. 国际对标

    兼容UNECE R155、ISO/SAE 21434等国际标准,助力中国车企提升全球竞争力。


    五、总结

    GB/T 40855-2021通过硬件防护、通信加密、平台审计、漏洞管理四维安全架构,构建了车联网全生命周期防护体系。其核心价值在于:

    • 推动行业规范化:统一技术路线,解决兼容性问题。
    • 提升安全基线:抵御95%以上已知网络攻击,降低数据泄露风险。
    • 强化国际话语权:通过国密算法和自主标准输出,增强中国智能汽车产业的全球影响力。

    企业需从技术、流程、人才三方面同步升级,结合渗透测试和持续监控,确保合规落地。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