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燃油车换成电车后,跑了趟高速,有些话真的不吐不快,太真实了。

    熊猫小阳哥头像熊猫小阳哥头像
    熊猫小阳哥05-08

    2025年,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已经突破60%。看着身边越来越多的朋友开上电车,我也终于在今年年初“官宣转型”,把开了五年的燃油车换掉,提了一台国产新能源新势力的热门车型。

    坦白说,城市通勤的体验非常好,静音、省钱、提速快、还能享受一把智驾。但假期从广州到河南的高速长途旅行,狠狠给我浇了一盆冷水


    现在回想起来,只能说三个字:太真实。



    续航焦虑:官方说1000公里,我实测700都悬

    提车时销售信誓旦旦地说:“CLTC续航1000公里,广州跑到郑州差不多刚刚好。”我一听,这不比我以前加满一箱油还省心?


    结果真上高速才发现,所谓1000公里,根本是个“美梦”。五一出行高峰,我一家人带着大包小包,加上气温高、开着空调,车速定在120km/h,电量掉得比想象中还快。

    从广州到武汉这段路,理论上应该轻松拿下,但跑到将近700公里时,电量已经快要见底。导航虽然提示“前方服务区有充电桩”,但我早有心理准备:续航打七折,几乎成了电车高速的“标配”



    充电体验:导航说“有桩”,结果要么排队要么坏

    最让我崩溃的,是服务区的充电体验。导航显示“剩余6个可用桩”,我兴奋地打着转向灯驶入,结果一看——3个坏的,2个被插混占着,剩下1个排了5辆车。

    排队半小时不说,好不容易轮到我,系统还提示:“功率限制,仅支持60kW充电。”等于快充秒变慢充,边等边焦虑。


    我一路上一共充了8次电,其中两次遇到桩坏了,三次排队超过20分钟,最长一次折腾了将近一小时。而且节假日价格也不便宜,高速快充叠加服务费,电价高达1.5元/度,比平时贵一倍还多。



    算笔账:电费确实省,但“时间”更贵

    有人说,开电车多划算啊,每公里几毛钱。确实,我平时在家用交流慢充,一度电0.5元,合下来百公里不到15块钱,比以前加油便宜太多了


    但问题是,一趟1500公里的路,我在充电这事上就花了超过4个小时。充电、排队、找桩、转场……这些时间没人会给你算在“成本”里,但作为亲历者我很清楚:“油钱省了,时间却贴进去了”

    而且,电池还有衰减问题。销售不爱提,但老司机都知道,三年后电池健康度掉个15%-20%很正常,到时候续航缩水,二手车估值也跟着“跳水”。



    智能驾驶:有用,但别太依赖

    这次出行也让我真正体验了一把所谓的“智能驾驶”。我的车支持NGP,在高速路段能自动变道、跟车,确实比以前轻松不少,长时间开车脚不酸,脑子也没那么累


    但也不是没坑。有一段车流密集的双车道路段,系统判断慢、动作僵,眼看前车突然并线,我吓得赶紧自己介入操控,完全不敢全程放手。

    智能驾驶能用,但还远没到“闭眼上路”的地步。缓解疲劳可以,但想彻底解放双手?别急,还早。



    电车适合谁?不是每个人都合拍

    这趟高速之旅后,我对电车的看法变得更理性了。城市代步没毛病,短途通勤谁用谁知道好。但一旦拉到高速长途,短板就暴露得特别明显。


    你说靠堆电池解决续航?目前确实有不少车主在选“超大电池版”,我看到有车电池包重690公斤,我只能感慨一句:“这不是解决焦虑,是拿焦虑砸自己。”车更重、电耗更高、悬挂更累、电池更贵,何苦呢?

    我后来认真做了功课,现在不少专家也呼吁:“别再一味卷续航了,快充效率、能效管理、真实场景匹配,才是真出路。



    写在最后:别神化电车,它只是另一种选择

    我对电车既不盲吹,也不唱衰。它不是完美答案,只是另一种选择。


    如果你是像我一样,一年也就开一两次长途的城市通勤用户,电车依然是值得考虑的好选项;但如果你动不动就跨省、经常出差,插混、增程车也许更适合你,别硬套“新能源大势”。


    不要再被参数绑架,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人生第一辆车该买油车还是电车##谈谈电车与油车##假期高速充电桩排长队##你在买车时会选择纯电车吗#

    .万次阅读
    104评论
    40赞同
    收藏
    分享
    104评论
    40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