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澳大利亚街头会出现一批特殊的三菱电动车。这些车的方向盘后贴着三菱车标,但生产它们的既不是三菱工厂,也不是传统车企,而是全球手机代工之王——富士康。这你敢相信,一个做手机的去造车?

5月8日,富士康旗下鸿华先进宣布将为三菱代工电动车,主攻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市场。这场合作震惊汽车界:一个造手机的,一个造燃油车的,联手能造出好电动车吗?这不仅让人产生疑问:富士康造车有什么绝招?三菱为何把命脉交给外人?

那我们来了解下富士康的实力
富士康的造车底牌
富士康造车不是临时起意。2020年他们就推出了MIH电动车平台,目前已有2500家企业加入这个造车联盟,包括电池厂、芯片公司等。这次合作,富士康是有底气的。
技术优势:灵活造车:MIH平台能快速改造出轿车、SUV等不同车型,比传统研发快半年(数据来源:富士康年报)成本控制:用造手机的精密技术生产电机、电控系统,成本比行业低30%智能系统:直接采用高通芯片和华为车载系统,省去软件开发时间。传统车企造车要花3年、砸100亿,未来可能只需要选个平台,半年就能量产新车。

目前三菱面临的现状
作为日本车企中电动化最慢的品牌,三菱2023年全球只卖出2.1万辆电动车,不到比亚迪半个月的销量。这次合作三菱有着自己的战略布局:
·专注技术研发:保留招牌的四驱系统(S-AWC),甩掉烧钱的工厂建设
·规避风险:不用自建工厂,卖多少车付多少代工费
·试水市场:先在澳新试水,成功就复制到东南亚
潜在危机:过度依赖代工可能让三菱变成"贴牌厂",重蹈HTC手机衰落的覆辙。

此次合作可能对消费者利好
富士康最厉害的武器是把手机行业的"价格战"带到汽车业。参考他们为美国车企Fisker代工的PEAR车型(北美售价21.6万元),预计三菱电动车价格会有惊喜:
价格预测:
·基础版:16.8万元(同级车现在卖21万)
·长续航版:15万元(换装磷酸铁锂电池)
性能亮点:
·三菱调校的越野底盘
·华为智能座舱支持语音控车
·充电10分钟续航200公里

富士康董事长刘扬伟曾说:"2025年要拿下全球5%电动车市场。"当时没人当真,但现在看来,这场合作正在颠覆行业规则,目前面临三大趋势:
1.造车门槛降低:就像拼乐高,车企只需设计外壳和内饰
2.价格持续下探:专家预测2028年电动车比燃油车更便宜
3.竞争核心转移:比的不再是发动机,而是谁的软件更好用
对普通人来说,最大的好处可能是:花国产车的钱,开上国际品牌的智能电动车。而对整个行业来说,富士康和三菱的合作,或许正在开启汽车制造的"代工时代"。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