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广汽高管在发布会掷地有声:“华为若主导,广汽就失去了灵魂!”这句宣言曾让广汽站在舆论潮头。谁能想到,两年后的今天,这家拒绝华为全栈方案的自主品牌,正经历销量暴跌50万辆、扣非预亏47亿的至暗时刻,而赛力斯市值竟反超它3倍。这场关于“灵魂”的博弈,早已演变成一场颠覆认知的商业启示录。
一、“灵魂保卫战”:从豪言到溃败的三重误判
2023年,当广汽埃安年销48万辆稳居新能源前三时,自信写在每位广汽人脸上。时任高管在HI模式合作项目AH8发布会上直言:“华为的高阶智驾方案就像推土机,会碾碎我们的技术根基。”这份宣言背后,是广汽的三重战略自信:坚持自研ADiGO系统,认为“华为方案如同黑箱”;觉得HI模式单台车摊销成本超3万元,远超自研预算;担忧“华为智选”标签会稀释自主品牌溢价。
然而,2024年的财报数据狠狠打了脸。全年180亿的销售补贴投入,换来的是埃安销量同比暴跌21.9%,合资品牌“两田”跌幅超20%。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同期华为HI模式在问界系列实现单车均价突破35万元,恰好是广汽高端车型售价的2倍。
二、赛力斯的逆袭:用华为基因重构商业逻辑
与广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曾资不抵债的赛力斯。它全面拥抱华为智选模式,完成了一场华丽的涅槃重生。问界M9以50万+售价登顶豪车销冠,颠覆了“国产车溢价天花板”;鸿蒙座舱+ADS智驾构建起体验闭环,全国万家门店打破了渠道魔咒;市值从破产边缘的120亿飙升至275亿美元,超越广汽体量。
行业分析师指出:“这不是简单的代工,而是用华为技术DNA重编码。”赛力斯每卖1台车向华为支付3.8万元技术服务费,却换来了品牌溢价提升42%的惊人效果。在资本市场,掌握用户入口的华为生态,比传统制造更具估值想象力。
三、广汽的妥协:迟到的转身与未解困局
2024年底,GH合资公司成立,宣告着广汽的战术性撤退。首款车型搭载华为乾崑ADS 3.0,承认“全栈自研效率不足”;从HI模式转向智选车深度合作,华为介入产品定义与营销;30万元定价剑指问界主力车型,试图复制“华为赋能”神话。
但市场并不买账。问界已占据35万以上市场60%份额,新品牌突围成本激增;传祺、埃安、昊铂多品牌战略分散资源,与华为合作恐成“战略备胎”;合作中断历史导致研发衔接成本增加,有华为内部人士透露“项目优先级已调整”。
四、产业启示:智能化时代的生存法则
这场持续三年的博弈,撕开了汽车产业转型的三大真相。技术代际差陷阱下,传统车企自研面临“造轮子VS买轮子”的囚徒困境,华为ADS研发投入已达千亿级;用户主权时代,J.D.Power调研显示,67%消费者愿为华为生态支付8-12%溢价,品牌历史权重下降至23%;资本估值逻辑里,麦肯锡报告指出,含华为方案的整车企业PS估值较传统车企平均高出1.8倍。
清华大学汽车产业研究中心指出:“当广汽还在纠结‘灵魂归属’时,华为已重新定义了什么是智能汽车的灵魂。真正的灵魂不再是物理控制权,而是用户全生命周期的数据资产与生态粘性。”
终章:没有赢家的战争?
广汽的“二次低头”与赛力斯的“灵魂借壳”,正在改写产业规则。传统势力困局凸显,广汽埃安不得不将高端化希望寄托于“华为基因”,暴露自主技术路线危机;科技巨头野心尽显,华为HI模式失败案例警示,智选车才是通向生态主导权的正确路径;在华为门店里,问界M9展车旁摆放着广汽旧款车型,价签上“智驾系统选装差价:12.8万元”格外醒目。
这场关于灵魂的战争远未终结。当余承东预言“未来只剩5家车企”时,广汽们正在用真金白银验证:在智能汽车新纪元,固守“灵魂论”或许才是真正的认知陷阱。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