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当宁德时代在科技日上宣布钠新电池量产时,动力电池行业迎来了一场静默的革命。这款能量密度达175Wh/kg、-40℃放电效率超90%、400℃高温不起火的钠电池,各种指标都优于锂电池,且具备低成本优势,据闻钠新电池的电芯量产成本0.55元/Wh。

较磷酸铁锂电池成本直降30%-40%,相当于一辆搭载75kWh电池包的纯电车,仅电池成本就能减少3.3万元。自从2021年宁德时代推出首代钠电池面临120Wh/kg能量密度与高20%成本的困境,到如今通过层状氧化物正极晶格调控技术将锂位点利用率提升至98%、硬碳负极量产工艺突破实现克容量350mAh/g、电解液阴阳离子协同传输配方优化,宁德时代将钠电池从实验室推向了量产线。

这是一场精打细算,中国钠资源储量足以支撑全自主供应链,原材料成本较锂电降低40%,生产能耗减少20%,就好比市场买菜没有中间商差价、菜品更加新鲜更便宜,彻底摆脱锂资源进口依存度超80%的难题。

低成本并非钠电池的唯一筹码,在北方冬季续航缩水50%的行业问题面前,钠电池在-20℃容量保持率93%、-40℃放电效率依旧保留超90%的表现;16V过充电压下电芯稳定、电锯切割不起火的暴力测试数据,则建立起比传统锂电高两阶的安全阈值。

此外,宁德时代还推出骁遥双核电池,通过钠电池与磷酸铁锂的“双核”架构,智能调配两种电池在低温启动与长续航场景中的优势,实现700km全气候续航,同时支持“三元铁/双三元”“铁-铁”等灵活组合,为车企提供定制化降本方案。
不过钠电池量产化并非一帆风顺,在四年前,硬碳负极依赖进口导致成本高于铁锂15%-20%、电解液适配性差、政策扶持缺位等问题,曾让行业对其量产前景充满疑虑。而今,宁德时代联合容百科技开发的煤基硬碳材料,通过孔隙结构调控将首效提升至92%,配合电解液专用添加剂成本下降40%,叠加2025年钠电纳入新能源补贴目录的政策东风,硬生生将量产成本压至0.55元/Wh的临界点。

量产路上,宁德时代的钠新电池将采用稳妥的渗透策略,在2025年6月率先将钠新电池应用于24V重卡,利用商用车对成本敏感度高、场景适配性强的特点打开市场;12月扩展至乘用车领域,首发搭载于巧克力换电车型,通过换电体系规避初期产能爬坡风险,这类做法我们也曾在氢燃料动力上见过,这种从B端到C端、从商用到乘用的推进节奏,既是对供应链成熟度的现实考量,也是对“钠锂共存”产业格局的主动塑造。
N点评: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克服了低能量密度问题,低温性能更好,高温稳定性更高,成本还更低的钠电池,能否进一步把15万内电动车的价格再打下来一点?是期待期待的。但懂行的朋友也会抱有顾虑,钠离子电池完整封装固然好处多多,但一旦遇到事故,传闻中的“遇水会爆炸”问题,又将如何?这一疑问得到充分证实之前,恐怕普通人难以消除顾虑。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