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如何查询车辆的出险记录?试试这5种方法,新手一查安心!

    买二手车最怕什么?无非就是买到事故车,特别是那些曾经发生“全损”的车辆。很多人以为车修好了就没事了,实际上,“全损”意味着车辆在事故中损失严重,维修后可能还存在结构安全隐患。更别提后续的保险理赔、再次转手等问题,麻烦不断。那么,如何通过事故出险记录查询判断一辆车是否是“全损车”?

    下面教你几种实用的车辆事故出险记录查询方法,通过查询二手车事故记录,让你买车更安心!

    一、如何查询车辆的出险记录?试试这5种方法,新手一查安心!


    方法一:通过第三方平台的历史报告

    现在很多第三方平台都会提供车辆历史报告服务,涵盖事故出险记录查询、维修记录、过户次数等信息。对买家来说,这是判断车辆是否为事故车的重要参考。特别是当报告中出现“全损”或“结构性损坏”字样时,就要特别小心。即使车子外观看起来没问题,内部结构可能已经受损,存在安全隐患。在交易前多花几分钟查一查,别让事故“后患”买回家。

    ①微信小程序查询:微信查询车辆出险记录方法讲解,点开搜索框后,随便搜一下【说车教官】这个小程序,并选择页面顶端的综合报告,这个可以同时查询车辆出险记录维保记录。除此之外,下边则是可以单独查询车辆出险记录或者维保记录的事故记查询和维保记录查询。

    ②公众号查询:公众号查询出险记录也很简单,打开手机,随便关注一下公众号,例如【墨子查车】,打开后找到并选择综合查询-事故记录查询或者维保记录查询。其中综合报告查询项目可以同时查询出险记录和维保记录

    ③支付宝查询:支付宝查询出险记录、维保记录步骤操作如下,支付宝首页,随便搜一下【鉴车教官】这个生活号。操作和上面一样,选择要查询的项目,根据提示输入车架号或者上传行驶证照片即可。

    用车架号查询车辆的事故出险记录结果样例如图:

    通过查询车子的事故出险记录,可以知道该车是否经过水泡、火烧以及重大事故碰撞修复等情况,从而对车辆的真实状况有清晰了解,避免被不良车商隐瞒车况所欺骗,买到事故车、水淹车等等。

    方法二:通过保险公司查询事故出险记录

    事故车的历史记录,最权威的来源就是保险公司。车主出过险,保险公司都会有详细记录,包括时间、事故类型、维修金额等。通过事故出险记录查询,你可以查看车辆是否曾经被判定为“全损”。特别是当维修金额超过车辆保额时,保险公司会直接按“全损”赔付,这一记录会在系统中保留多年。想避免买到事故车,一定要先搞清楚它的保险理赔记录。


    方法三:通过车辆VIN码查询历史信息

    每辆车都有一个专属的17位车辆识别码(VIN码),就像人的身份证一样。通过这个VIN码,可以在第三方平台或部分官方数据库中进行事故出险记录查询。查询结果会显示该车是否出过重大事故,是否被判定为事故车、是否为“全损车”等关键信息。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购买二手车时判断车辆真实情况,精准度高,查询方便,是防止买到事故车的重要手段之一。


    方法四:通过车管所记录查询车辆状态

    部分地区的车管所系统支持查询车辆的历史登记信息,包括是否发生过重大事故导致车辆注销或报废。如果一辆车曾因为事故被判为“全损”,在车管所的记录中可能会显示异常状态。这种官方的事故出险记录查询方式具有较高权威性,尤其适用于验证车辆是否经历过严重事故,是否属于事故车。虽然流程略微繁琐,但对避免购买“问题车”极为必要。


    方法五:通过维修记录间接判断是否为事故车

    部分品牌4S店或维修中心会记录车辆的维修历史。通过查看维修记录,也能进行初步的事故出险记录查询。如果发现车辆曾进行过大范围、更换车架、气囊弹出等维修操作,就要警惕这可能是“全损”事故造成的修复。这种情况下,即便车能正常行驶,也属于重度事故车,未来可能面临严重的安全和保险理赔问题。买车前一定要核对维修记录,做到心中有数。

    选车不怕贵,就怕买到“坑”。“全损”事故车即使修复得再好,也可能留下隐患,影响安全、理赔和转手。通过以上五种事故出险记录查询方法,你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车辆历史,避免被不良车商“忽悠”。记住,查询越仔细,买车越安心。无论是通过保险公司、VIN码、车管所还是维修记录,掌握这些方法,让你轻松识破“全损”事故车的伪装!


    二、为什么全损车即使修复也可能存在严重隐患?

    修复后的全损车看似“焕然一新”,但其安全隐患往往难以察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结构性损伤不可逆
      全损车多数涉及车体骨架受损,例如车架、A柱、B柱等受力结构。一旦这些关键部位变形,即使通过拉直、焊接等手段修复,也无法恢复其原有的强度。遇到二次碰撞时,车辆的抗撞能力大打折扣,严重威胁乘客安全。
    2. 安全气囊系统可能失效
      在事故中弹出的安全气囊可能没有被规范更换,甚至被“填补”假气囊。这类车辆在再次发生事故时,安全气囊可能无法正常工作,造成极大安全风险。
    3. 电子控制系统故障频发
      高强度撞击可能导致车辆的传感器、电控模块受损。即使更换了零部件,后期也可能出现频繁故障,维修成本高,使用体验差。
    4. 维修手法良莠不齐
      很多全损车会被低价收购、粗略维修后出售,部分商家为节省成本使用劣质配件、非原厂工艺,导致车辆存在潜在机械故障和安全隐患。

    三、如何通过事故记录判断是否为全损车?

    虽然无法提供具体操作方法,但消费者在购车过程中应格外关注车辆的事故出险记录。某些关键性信息能够帮助判断车辆是否曾被判定为全损:

    • 出险金额与车价接近或超过一定比例
      如果历史出险记录中的赔付金额接近车辆当年的市场价值,极有可能是一次重大事故,甚至达到全损标准。
    • 多次高额出险记录
      频繁出现大额出险,尤其是涉及车身结构、气囊系统、悬挂系统等核心部件的维修,说明车辆曾遭受严重撞击。
    • 维修记录显示更换大量关键部件
      如更换车架、车门、底盘、发动机、变速箱等,说明车辆曾遭遇重大损伤。


    四、全损车的三大风险:安全、保险、交易

    1. 安全风险:难以保障驾驶安全
      如前所述,全损车的核心结构和安全配置可能无法保障应有的安全标准,特别是在高速行驶或二次事故中,极易造成严重后果。
    2. 保险理赔风险:可能被拒赔或降低理赔额度
      保险公司对于曾被判定为“全损”后再次上险的车辆,可能提高保费、设置免责条款,甚至在发生事故后拒绝赔付。例如,如果隐瞒车辆为全损车的事实投保,保险公司可据此不予赔偿。
    3. 交易风险:难以转手且价格大打折扣
      全损修复车在二手车市场上透明度较低,但一旦被识别,价格会大幅缩水。购车者在得知车辆曾为全损车后,往往会选择放弃交易,或以极低价格购买,导致车主贬值损失严重。

    五、如何规避全损车交易陷阱?

    1. 购买前尽量选择正规渠道
      正规车商或认证平台通常对车辆来源有严格审核,并提供较为详尽的车辆历史记录,减少购入“问题车”的风险。
    2. 查看车辆维修及出险记录
      通过完整的事故维修记录可判断车辆是否曾出现过大规模维修,更能识别是否为全损车。
    3. 请专业人士进行检测
      不具备车辆检测经验的普通消费者,可请第三方检测机构或有经验的技师对车辆进行全面检查,尤其是车架、焊接点、安全气囊等关键部位。

    六、结语:买车不怕贵,就怕“有坑”

    在二手车市场中,全损车是隐藏最深、风险最大的“陷阱”之一。表面看似修复完好,但背后的安全问题、保险隐患及贬值风险不容忽视。对于消费者来说,了解“全损”的真正含义,学会从出险记录中识别风险,是避免踩坑的关键一步。买车不仅是资金投入,更关系到自身与家人的人身安全,切勿因一时贪图便宜而酿成大祸。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