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4日,上海 —— 作为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的核心技术风向标,第八届国际汽车关键技术论坛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洲际酒店盛大开幕。本届论坛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上海市国际展览(集团)有限公司及上海车展管理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吸引了全球800余家企业参与,聚焦“技术变革”与“全球化创新”,探讨汽车产业低碳化、电动化、智能化的未来路径。

技术突破与产业升级:从“十四五”到“十五五”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侯福深在开幕致辞中系统回顾了中国汽车产业在“十四五”期间的技术突破:
- 混动发动机热效率突破46%,动力电池能量密度达300Wh/kg;
- L2级辅助驾驶搭载率从15%跃升至57.3%,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从5.4%攀升至41%。
展望“十五五”,侯福深指出,中国汽车产业将直面“深水区”技术挑战,需通过新能源、新材料与新计算技术的跨领域协同,推动关键技术创新。他特别提到,凝聚2000余位专家智慧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3.0》将于今年10月发布,为中长期发展提供战略指引。

三大技术变革方向:低碳、电动、智能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秘书长助理郑亚莉在主旨演讲中提出未来3-5年的核心趋势:
- 低碳化:氢内燃机与插电混动技术互补,零碳燃料内燃机需突破可靠性瓶颈;
- 电动化:全固态电池预计2030年实现小规模量产,智能电池通过实时感知提升安全边界;
- 智能化:AI将重构自动驾驶逻辑,端到端大模型与“世界模型”融合,推动汽车向“具身智能体”进化。

车企与科技公司技术路径展示
长安汽车:安全为先的智能驾驶投入
长安汽车计划投入2500亿元深化“天枢大模型+具身智能”技术,推动激光雷达在10万元级车型普及,并研发具身人形机器人,拓展物流与服务场景应用。
小鹏汽车:全栈自研的云端迭代效率
小鹏通过自研AI芯片与“沧海操作系统”构建中央超算平台,实现智驾、座舱、底盘域硬件融合,其10亿级云端算力支持大模型训练“五天迭代一个大版本”,刷新行业效率。
黑芝麻智能:双芯片战略降本增效
“华山系列”芯片专注智能驾驶算力升级,已在吉利、东风车型量产;“武当系列”集成网关通信功能,替代传统分散控制器,缩短开发周期并降低成本。

全球化视野:自动驾驶与位置智能
世界经济论坛专家Dr. Maria Alonso预测,2035年全球4%的新车将配备L4功能,中国凭借政策支持与产业链优势,将成为L3/L4技术落地领跑者69。HERE Technologies则提出,位置智能与生成式AI的融合将重塑导航功能,使车辆具备“超前环境认知”能力。
上海车展技术成果亮点
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顾春霆披露,本届车展展出车辆1308台,新能源占比超70%,首发车型达163款。汽车科技展区规模达10万平方米,近50家科技企业首次展示端到端大模型、芯片国产化等前沿技术。

分论坛聚焦细分领域攻坚
论坛后续的7场分论坛将围绕智能座舱、高性能芯片、全固态电池等议题展开71场报告,提供从技术研发到商业落地的系统解决方案。
本届论坛不仅展现了中国汽车产业从“技术突破”到“生态协同”的升级路径,更凸显了全球化合作在应对技术“无人区”中的关键作用。未来,以AI与能源革命为驱动的技术重构,或将重新定义汽车产业的全球竞争格局。
开启新对话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