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领克900上市在即,凭实力与理想L9、问界M9抗衡,值得一看

    蛟龙爱说车头像蛟龙爱说车头像
    蛟龙爱说车04-25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加速迭代的2025 年,中大型 SUV 赛道正经历一场关于安全、空间与智能的价值重构。消费者对家庭出行场景的深度需求,促使车企从单纯的参数比拼转向全维度体验的系统性突破。领克 900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横空出世,以 “移动安全堡垒” 的硬核实力、“六座宽适空间” 的场景化设计,以及 “全栈智能生态” 的颠覆性体验,重新定义了高端新能源 SUV 的价值标准。相较于理想 L9、问界 M9 等同级别车型,领克 900 以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力,在多个维度方面也不落下风。下面,我们以领克900(图片|配置|询价) 2025款 2.0T Ultra为例,一起来先睹为快。

    作为基于 SPA Evo 架构打造的旗舰车型,领克 900 的外观设计将 “都市对立美学” 推向新高度。其前脸以 “旭日跃升” 为灵感,10192 颗 LED 灯珠组成的贯穿式交互屏支持 32 级灰度控制,可呈现迎宾动画、能量流动等动态效果,解锁时 “破晓之光” 光幕秀如晨曦划破夜空。而分体式灯组则是延续领克标志性 “H 形” 日行灯,但光源数量增至 5 组并采用内嵌式透光材质,配合参数化钻石格栅(52 颗菱形饰块按斐波那契数列排列),在保留品牌辨识度的同时,通过细节精细化提升豪华质感。另外,前包围主动式进气格栅可根据车速自动调节开度,将风阻系数优化至 0.291Cd,显著低于理想 L9 的 0.30Cd 与问界 M9 的 0.298Cd ,有效降低能耗,提升续航表现。

    车身侧面,领克 900拥有4685mm的车长,再搭配 3160mm 轴距,通过 “短前悬 + 长轴距” 的黄金比例(前悬占比 18%)营造出 “低趴舒展” 的视觉效果。远远看去,该车的雕塑感腰线从车头贯穿至 D 柱,在阳光下形成明暗交替的光影褶皱,如同抚仙湖水面被微风拂过的涟漪。而悬浮式车顶则通过隐藏水切工艺消除窗框分割线,配合熏黑 ABCD 柱与 21 英寸星轨轮毂(轮毂中心镶嵌发光车标),行驶时轮毂旋转形成的光带与车身倒影交相辉映,恍若陆地游艇。另外,该车的隐藏式门把手采用电容感应式开启,支持破冰功能,即便是在-30℃低温环境下仍可流畅弹出。相比部分竞品在极端天气下的机械故障隐患,展现出更高可靠性。

    尾部设计与前脸遥相呼应,智感流光交互尾灯由 2400 颗独立控制 LED 灯珠组成,支持自定义水墨画灯语,停车时可显示 “欢迎回家” 等动态图案。值得一提的是,该车的电动天地尾门采用双段式开启,下半截地门展开可承重 300kg,可以秒变露营平台,再配合车顶 300kg 静态承重行李架,可以更好的满足户外装备运输需求。另外,该车的车身颜色提供了极夜黑、云晞灰、晨晖蓝等 5 种选择,其中晨晖蓝车漆采用纳米级金属颗粒,在不同光线下呈现从湖蓝到暖金的渐变效果,相较同级别车型常规车漆,更具独特美学质感。

    进入车内,就能感受到领克 900的 以“无界美学” 重构出的空间体验。该车配备的30 英寸 6K 一体式天际屏横贯中控,再配合后排同尺寸悬浮娱乐屏,在同级车型中比较亮眼。而搭载的双高通骁龙 8295 芯片则是可以实现四屏独立运算,实测多任务运行时的触控延迟仅 0.02 秒,远超理想 L9 的单 8155 芯片与问界 M9 的传统中控屏响应速度,带来更丝滑流畅的交互体验。座椅方面,该车采用的是180° 旋转二排座椅,配合 550mm 超长滑轨,可在 “亲子模式” 与 “商务对坐模式” 间切换;而第三排座椅还支持 155° 仰角调节,即便是身高 195cm 的乘客落座后膝部仍有 1 拳余量。相比之下,理想 L9 第三排空间局促,问界 M9 座椅调节灵活性不足,领克900 在空间多变性与舒适性上优势明显。内饰方面,采用的是金属珠光面料与仿麂皮织物结合,通过真空电镀工艺呈现 3D 景深效果,半透明材质在不同角度下可以折射出水晶质感。另外,该车还配备了256 色 AI 鎏光氛围灯与香氛系统联动,可根据音乐节奏或环境温度自动调整光效,配合 31 扬声器哈曼卡顿音响,为驾乘者打造出沉浸式的影音体验。

    动力续航方面。领克 900的表现出色,更是以实测数据验证了实力。该车提供三种动力构型,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动力需求。其中,2.0T 发动机 + 三电机版本的系统综合功率为 630kW,零百加速进入 4 秒级,性能超越问界 M9 的 528kW 功率与 5.2 秒破百成绩;1.5T 发动机 + 双电机版本综合续航达 1400km,馈电油耗仅 5.6L/100km,相较理想 L9 的 1315km 续航与 6.8L 馈电油耗,实现能效双优。另外,该车的骁遥电池采用 AB 钠锂混动技术,即便是在-40℃低温情况下,其充电功率稳定在35kW,而且可以通过800V 高压平台,实现 20%-80% 快充仅需 17 分钟,充电 10 分钟补能 230km。对比理想 L9 的 70 分钟快充时长与问界 M9 的低温充电衰减问题,彻底解决用户的续航焦虑。此外,双 P4 电机扭矩控制与后轮转向技术(±10°),使车辆可实现原地掉头、蟹行模式等高阶操控,兼顾性能与灵活性,而多数竞品仍局限于传统转向系统。

    安全方面,领克 900 以 “全时防护” 理念构建移动堡垒。该车采用的是潜水艇级笼式车身设计,采用 32% 热成型钢,白车身扭转刚度达 32983N・m/deg,超越部分豪华品牌,比理想 L9 的 25000N・m/deg 与问界 M9 的 28000N・m/deg 更坚固。而在全球 “双百时速” 连环碰撞测试中,100km/h 尾碰能量较美标提升 1.56 倍,100km/h 侧碰动能达国标 4 倍,测试后第三排生存空间完整度仍保持 98%。而同类车型在极端碰撞测试中普遍出现结构变形与空间压缩问题。电池安全方面,该车采用的是五横六纵框架 + 双侧铝型材包裹设计,可以实现 50km/h 柱碰电芯零侵入,而航空级的防火墙则可以将热失控蔓延时间延缓至 18 分钟,极端环境验证下电池容量保持率≥99.5%,远超行业平均水平,为用户提供更可靠的安全保障。

    智能驾驶领域,领克 900 采用的是英伟达 Thor 芯片,拥有2000TOPS 算力,支持端到端大模型与多模态交互,算力是理想 L9 Orin-X 芯片 508TOPS 的近 4 倍、问界 M9 华为 MDC 810 芯片 400TOPS 的 5 倍。其配备的360° 全景影像系统与 130km/h AEB 紧急制动功能,可在复杂路况下精准识别行人与静止车辆;自适应巡航与车道居中保持系统则是通过 DeepSeek 大模型学习用户驾驶习惯,能够实现 “数字魔毯” 功能,实时优化悬架刚度与车速匹配。相比竞品依赖固定算法的智驾系统,具备更强环境适应性。而自动泊车系统,则是支持垂直 / 侧方位车位 98% 识别率,配合透明底盘技术,彻底解决停车难题,而理想 L9 与问界 M9 的泊车识别率均低于 90%。另外,该车的灯光系统与智驾深度联动,在NOA 激活时可以尽享日行灯切换蓝色流水灯效,自主泊车时轮眉灯带实时投射转向轨迹。

    总体来说,领克 900 以 “安全无妥协、空间无边界、智能无极限” 的产品哲学,无论是在外观设计、内部空间配置,还是在动力续航、智能驾驶以及安全等方面,都表现的比较出色,即便是与理想 L9、问界 M9 等竞品相比,在很多方面也不落下风。

    如果你对这款车感兴趣,不妨趁新车即将上市之际,多加关注,看看这款车会不会符合你的用车需求。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