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长江证券发布了《智驾平权系列之三:再论智能驾驶的安全可靠性》,报告中指出:“从燃烧事故概率上来看,新能源车和燃油车相当,无显著差异。根据央视网报道,新能源汽车的火灾发生率从 2021 年的万分之 1.85 降低到了 2023 年的万分之0.96,与此同时燃油车的起火率则在万分之 1.5 左右,整体来看,新能源车和燃油车的起火率相当,无显著差异。”因人们的关注点以及媒体的报道偏差,导致人们觉得新能源车的燃烧事故概率更高。
以下内容根据该报告整理而成。
智能驾驶技术正迎来快速发展期,其中感知方案的选择成为行业焦点。特斯拉的纯视觉方案与激光雷达融合方案各具优势,共同推动智能驾驶产业的进步。本文将从技术路径、安全性能、市场趋势等方面探讨智能驾驶的安全可靠性。
一、产业发展初期的高关注度与低容错率
智能驾驶作为新兴技术,面临高关注度与低容错率的双重挑战。研究表明,人们对新技术的安全性往往存在“可得性启发”偏差,即更容易关注负面事件而忽略实际数据。例如:
- 事故率对比:特斯拉2024Q4数据显示,使用Autopilot时平均每594万英里发生一起碰撞事故,远低于人类驾驶的108万英里和美国平均的70.2万英里。
- 媒体报道偏差:新能源车事故往往被放大讨论,而实际起火率与燃油车相当(新能源车0.96‱ vs. 燃油车1.5‱)。
二、纯视觉方案:算法与数据的双重驱动
特斯拉作为纯视觉方案的领军者,通过以下方式提升安全性:
- 算法优化:2022年推出Occupancy Networks算法,增强3D感知和未知障碍物识别能力。采用BEV+Transformer架构,实现端到端的自动驾驶模型。
- 硬件升级:HW4.0摄像头像素提升至500万,探测距离达424米。
- 数据积累:FSD累计行驶里程超25亿英里,海量数据支撑模型鲁棒性。
优势:成本低、接近人类视觉逻辑;劣势:恶劣天气下感知能力较弱。
三、激光雷达方案:冗余与效率的平衡
激光雷达在以下场景中表现突出:
- 技术特点:
- 直接获取高精度3D信息,无需依赖复杂算法训练。
- 在雨雾、逆光等条件下表现优于纯视觉。
- 市场趋势:
- 2024年国内激光雷达装机量达154万颗,渗透率6.7%。
- 头部厂商速腾聚创、华为技术合计占据超60%份额。
- 成本下降:
- 规模化生产推动价格下探,加速向中低价位车型渗透。
四、未来展望:双轨并行,加速智驾平权
- 技术融合:纯视觉方案依赖算法迭代,适合数据丰富的车企;激光雷达提供即时冗余,适合技术积累不足的车企。
- 整车:比亚迪、小鹏汽车等强智驾车企;
- 产业链:激光雷达(速腾聚创、禾赛科技)、智驾芯片等高壁垒环节。
- 风险提示:汽车销量不及预期、原材料成本波动、智能驾驶渗透率提升缓慢等。
结语
智能驾驶的安全可靠性需通过技术互补实现。纯视觉与激光雷达方案并非对立,而是共同推动行业发展的双引擎。随着技术成熟与成本优化,智能驾驶将逐步迈向“平权”时代,为出行安全与效率带来革命性提升。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