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曾经的“跑车之王”为何跌落神坛?保时捷千亿亏损的背后

    邓先森Hello头像邓先森Hello头像
    邓先森Hello04-24

    核心问题:保时捷卖不动了?

    2024年,保时捷在中国市场销量暴跌28%,全球销量同步下滑。曾经加价几十万才能提车的“豪车标杆”,如今经销商亏本甩卖仍难挽颓势,甚至出现多地门店关停的现象。作为普通消费者,我们更关心的是:这个品牌究竟怎么了?它的困境和我们买车有什么关系?


    保时捷的“光环”为何失效?

    “面子消费”被国产车替代

    保时捷过去在中国市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源于其“身份象征”属性。但如今,国产高端新能源车(如比亚迪仰望U8、问界M9)以50万-100万的价格,提供了更夸张的配置(原地掉头、无人机车顶停机坪),而小米SU7甚至用“保时捷同款设计”+30万级定价直接分流年轻用户。当“面子”不再需要百万门槛时,保时捷的溢价逻辑被打破。

    进口车性价比劣势放大

    卡宴、Macan等主力车型全系进口,售价普遍比国产化的宝马X5、奔驰GLE高出30%-50%。在消费趋于理性的环境下,更多人选择用“BBA国产车型的价格买二线豪华品牌顶配”,而非为进口标签支付高额溢价。

    消费者用钱包投票的三大现实

    电车时代,保时捷落后了

    其纯电车型Taycan的续航、智能化(如导航流畅度、语音交互)甚至不如30万级国产车。当蔚来ET7能实现“换电5分钟续航1000公里”,而保时捷充电1小时仅能跑400公里时,技术代差让消费者失去耐心。

    强制选配、加价提车遭反噬

    此前保时捷车主常吐槽“裸车只是个空壳”,轮毂、音响等基础配置动辄加价10万。如今面对国产车“标配即顶配”的竞争,这种“套路”反而成了劝退理由。

    年轻人要个性,不要“老钱标签”

    00后消费者更愿选择极氪001 FR(2秒级加速)、特斯拉Cybertruck(赛博朋克设计)等新物种。保时捷的“经典跑车基因”在新能源时代显得不够酷,甚至被贴上“中年富豪专属”的标签。

    保时捷的挣扎与普通人的选择

    面对危机,保时捷采取了两种策略:

    1. 绝不降价:新任CEO强调“坚守品牌价值”,但经销商私下已给出10%-15%折扣;
    2. 加速电动化:计划2030年80%车型电动化,但现款电车缺乏竞争力。

    对普通消费者的启示:

    1. 若想买保时捷燃油车,2024-2025年或是“抄底”时机(库存压力大,议价空间增加);
    2. 若考虑新能源车,同价位国产车型在技术、配置、售后(如换电网络)上更具优势;
    3. 保时捷的品牌溢价正在缩水,购车需理性评估“为LOGO多花的钱是否值得”。

    没有永远的王者,只有时代的车轮

    保时捷的困境折射出一个残酷现实:在电动化、智能化浪潮下,传统豪华品牌若不彻底革新产品逻辑,仅靠“历史光环”将难以留住消费者。当中国车企能用三分之一的价格提供同等甚至更强的性能与体验时,任何“信仰溢价”都会遭遇市场的无情审视。对于普通人而言,这或许是最好的时代——我们终于可以用更合理的价格,买到真正领先的产品。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