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长安汽车旗下高端新能源品牌阿维塔06的发布会因"小提琴演奏走音""PPT画面卡顿"等低级失误登上热搜,随后其公布的19.19万元起售价被网友评价为"没有惊喜也没有惊吓"。这一事件将公众视线再次引向长安汽车近年来的战略布局——当市场期待这家传统车企巨头在新能源转型中给出清晰答案时,长安却似乎陷入了多品牌内耗、定位重叠的漩涡。
体系混乱:四大品牌定位失焦
在长安汽车构建的"四大品牌矩阵"中,长安标、阿维塔、深蓝、启源各自承载着不同的战略使命,但实际运营中却呈现出明显的定位交叉。长安标仍保留着商用、民用、纯燃油以及混动车四大业务板块,既要守住传统市场基本盘,又要兼顾新能源转型,导致品牌形象在"传统车企"与"创新者"之间摇摆不定。阿维塔定位"高端"却陷入定价困局,其产品既缺乏高端品牌的溢价支撑,又未能在智能驾驶、续航里程等核心技术上形成差异化优势,最终沦为"精致的平庸"。
深蓝品牌被赋予"科技先锋"的期待,但最新发布的S09车型仅推出增程式版本,纯电车型的缺席暴露了技术储备的局限。而启源系列本应成为新能源时代的"国民车"担当,却未能出现爆款基因,在定价策略和产品力上始终与消费者期待的"极致性价比"存在差距。四大品牌看似分工明确,实则各自为战,形成了新能源领域罕见的"多生孩子好打架"式内卷。
产品迷途:技术路线摇摆与同质化陷阱
长安汽车对混动技术的过度倾斜已形成路径依赖。当前在售的12款新能源车型中,纯电车型仅占4款,且多集中于微型车市场。深蓝S09、启源Q07等主力车型全面押注增程式混动,这种"用旧赛道思维跑新赛道"的策略,导致其在三电技术、高压平台等前沿领域投入不足。当比亚迪海豹、吉利极氪等竞品通过800V高压平台、全域快充技术构建护城河时,长安新能源车仍停留在"够用就好"的技术层面。
更值得警惕的是产品矩阵的"套娃化"趋势。阿维塔12与深蓝SL03轴距相差仅5厘米,启源A07与深蓝SL03零部件通用率超过60%,不同品牌车型在续航里程、智能配置等关键参数上高度趋同。这种"换壳式"产品开发模式,不仅造成研发资源浪费,更让消费者产生"选择困难症",直接削弱了各品牌的独特价值。
破局之道:重构品牌价值坐标系
要打破当前困局,长安汽车亟需对品牌体系进行外科手术式改革。长安标应聚焦商用领域和燃油车市场,将新能源战场完全交给专业品牌;阿维塔需确立"轻奢科技"的清晰定位,在20-35万元区间打造"人无我有"的体验价值,而非简单堆砌配置;深蓝品牌需要建立"技术灯塔"形象,将最新的电子电气架构、智能座舱系统率先应用,同时保持10-25万元主流市场的价格竞争力;启源系列则应回归"国民车"本质,通过模块化平台降本增效,复刻燃油时代奔奔"高配低价"的成功模式。
在产品策略层面,长安需要正视纯电路线的战略价值。短期内可通过增程式车型稳固市场份额,但必须加快全域800V高压平台、CTC电池底盘一体化等核心技术的研发落地。针对同质化顽疾,建议建立跨品牌的技术共享平台,在确保各品牌差异化的前提下实现研发资源集约化。
转型阵痛中的觉醒时刻
长安汽车的现状折射出传统车企转型的典型困境:既想守住燃油车时代的市场份额,又渴望在新能源赛道实现突破;既希望通过多品牌策略覆盖全客群,又受制于体系能力的支撑不足。当市场留给转型者的窗口期逐渐收窄,长安需要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在品牌定位、技术路线、产品规划等维度做出更果决的战略选择。毕竟,在新能源汽车这场马拉松竞赛中,清晰的战略方向比暂时的规模优势更为重要。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