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长城汽车 为何"打死不做增程" ?背后:技术路线的生死抉择

    炎黄同胞头像炎黄同胞头像
    炎黄同胞04-22

    在理想汽车月销破 4 万、问界 M7 单月订单 8.6 万的增程式狂潮中,长城汽车总裁穆峰在魏牌高山发布会上的 "打死不做增程" 言论石破天惊。这一表态不仅是对行业趋势的逆势回应,更暴露了传统车企与新势力在技术路线上的根本分歧。

    一、增程式为何成 "技术倒退"?

    长城的 Hi4 技术通过两挡 DHT 变速箱实现发动机直驱,相比增程式 "油发电 - 电驱动" 的能量传递链路缩短三分之二,效率提升 13%。以魏牌高山为例,其搭载的 Hi4 性能版在高速场景下可通过发动机直驱降低 15%-20% 的能耗。这种技术逻辑与理想汽车的 "续航焦虑经济学" 形成鲜明对比 —— 增程式车型 92% 的日常使用场景为纯电模式,仅 8% 触发燃油发电,本质上是为低频需求支付高昂技术成本。

    二、长城的 "技术豪赌"

    长城将未来押注在三大技术路线:

    1. Hi4 混动:通过前后双电机解耦实现全场景效率最优,用户 34.7% 的行驶里程处于发动机高效直驱区间;
    2. 纯电领域:欧拉品牌 2024 年销量同比增长 25.65%,2025 年计划推出续航超 1000 公里的固态电池车型;
    3. 氢能战略:2025 年将推出成熟氢燃料电池车,配套建设液氢加气站,目标全球氢能市场占有率前三。

    这种 "三箭齐发" 的布局,与增程式的短期市场红利形成对冲。长城认为,当 800V 超充普及至县城、固态电池成本跌破 500 元 /kWh,增程式的过渡属性将彻底暴露。

    三、行业博弈的深层逻辑

    这场技术路线之争本质是两种商业哲学的碰撞:

    • 新势力:以增程式快速抢占市场,理想 L7 用 30 万元定价重构中高端 SUV 格局;
    • 传统车企:长城投入五年千亿研发聚焦核心技术,Hi4 混动专用发动机热效率突破 45%,氢柠技术实现 - 30℃冷启动。

    数据显示,2024 年增程式车型销量同比暴涨 167%,但长城凭借 Hi4 技术实现单车净利润 1.03 万元,超越比亚迪、吉利成为自主品牌盈利王。这种 "用短期市场换长期技术" 的策略,在行业价格战中展现出独特韧性。

    四、消费者的现实选择

    增程式的 "伪命题" 正在被市场验证:用户为 "可能需要的续航" 支付溢价,却面临电池损耗加速(增程车充放电循环次数是纯电车的 2.5 倍)、充电成本攀升(公共充电桩电价 1.4 元 / 度时,增程车每公里成本接近油车)等问题。而长城 Hi4 技术通过 "四驱性能、两驱价格" 的定位,让哈弗猛龙等车型在 15 万级市场实现 160km 纯电续航,完美契合家庭用户日常通勤需求。

    当余承东为问界 M7 的增程式技术站台时,长城已悄然布局氢燃料电池重卡和纯电越野车型。这场技术路线的终极对决,或许将在 2030 年固态电池量产时见分晓 —— 届时,增程式的 "过渡性" 与长城的 "前瞻性",谁将笑到最后?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