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1日,曾以年销22万辆登顶新势力销冠的哪吒汽车,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从供应商集体讨债、直营店大规模关停,到车主售后无门、总部仅剩300余员工,这家昔日明星车企的困境,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淘汰赛的缩影。

一、供应商围堵总部,百亿债务压顶
自2025年3月起,哪吒汽车上海总部接连遭遇供应商“围攻”。据披露,超200家供应商因欠款问题集体讨债,部分企业被拖欠货款长达一年以上,金额累计高达100亿元。为缓解债务压力,哪吒提出“70%债务转股、30%分期偿还”方案,但多数供应商认为此举风险过大,质疑公司“饮鸩止渴”。与此同时,母公司合众新能源被执行总金额超1.6亿元,创始人方运舟多次被限制高消费,公司信用几近崩塌。

二、直营店全面收缩,员工仅剩300余人
为缩减成本,哪吒汽车自2025年初开始大规模关闭直营门店。上海总部直营店、北京北投购物中心体验中心等相继撤店,全国仅剩零星经销商门店勉强运营。记者探访发现,上海总部A、C、D栋已人去楼空,仅剩B栋约300名技术员工维持运转,且全员已连续5个月领取半薪,社保延迟缴纳。员工内部传言总部即将撤离,尽管官方辟谣,但公信力已跌至冰点。

三、车主陷“售后黑洞”:车机断网、被困车库
资金链断裂的连锁反应蔓延至消费者端。多名车主投诉车机频繁断网、黑屏,蓝牙钥匙失灵导致无法解锁车辆,甚至有车主被困车库半小时。售后配件缺货、客服失联等问题激增,部分车主等待维修超两个月,社交媒体上“自救教程”泛滥。2025年1月,哪吒汽车国内销量仅110辆,工厂全面停摆,现车交付周期无法保证。

四、从“销冠”到崩盘:战略失误与资金困局
哪吒汽车的危机并非偶然。2022年凭借低价策略登顶后,其高端化转型失败,过度依赖网约车市场导致品牌溢价低下,研发投入仅占营收8%,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前CEO张勇力推的跑车项目“哪吒GT(图片|配置|询价)”消耗大量资源,而更具潜力的大七座SUV项目被搁置,最终导致产品线与市场需求脱节。截至2024年底,公司累计亏损超180亿元,账上现金仅剩28.4亿元,融资渠道因IPO两次折戟彻底受阻。
五、生死自救:融资与“豪赌”海外市场
为求生,哪吒汽车寄希望于40亿-45亿元E轮融资,但投资人要求其先解决债务问题。同时,公司宣称将聚焦海外市场,计划2025年50%销量来自东南亚、中东,但业内人士指出,其海外仅有一家泰国组装厂,面对比亚迪、长城等巨头围剿,资金匮乏下恐难突围。若融资失败,公司或于2025年三季度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行业警示:淘汰赛加速,技术深耕成关键**
哪吒汽车的困境折射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残酷现实。2024年以来,威马、极越等新势力接连暴雷,行业洗牌加速。分析师指出,低价策略和资本泡沫时代终结,唯有核心技术、稳健供应链和用户运营方能立足。对于哪吒而言,即便融资到位,重建信任与修复供应链仍需至少12-18个月,其命运或将在未来数月揭晓。
结语
从资本宠儿到债务缠身,哪吒汽车的跌宕十年,为中国新能源狂飙时代敲响警钟。当潮水退去,唯有理性扩张与技术深耕,方能避免成为淘汰赛中的下一颗“弃子”。
评论·0